儋州400一次的快餐是不是有点贵,儋州400元一份的快餐是否价格偏高
儋州400一次的快餐,到底贵不贵?
今天在网上闲逛,猛地看到一个话题:“儋州400一次的快餐是不是有点贵”。好家伙,我第一反应就是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快餐?400块一次?这吃的怕不是金子吧?心里顿时冒出无数个小问号,这价格,在儋州这个地方,确实让人心里直犯嘀咕。
咱们平常说的快餐,不就是那种二叁十块钱,能迅速填饱肚子的便当或者简餐嘛。一份红烧肉盒饭,或者一份文昌鸡饭,配上点青菜,实惠又管饱。可这“儋州400一次的快餐”,它显然已经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那个“快餐”了。这更像是一种……嗯,一种比较高端的即时性餐饮服务?或者说,它卖的根本就不只是食物本身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儋州400元一份的快餐是否价格偏高呢?要我说,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揉碎了看。咱们先看看这钱花在哪儿了。如果只是普通的食材,比如街边小店都能买到的鸡鸭鱼肉,那卖400块,简直是天方夜谭,肯定是不值的。但如果是用了些名贵食材呢?比如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顶级和乐蟹,或者空运过来的进口牛排,再配上名厨的精心烹调,那这个成本“噌”一下就上去了。这么一想,好像又没那么离谱了。
再者,咱们花钱买的,很多时候不光是盘子里的那点东西。你想想,这儋州400一次的快餐,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吃的?是坐在街边塑料凳子上,还是在一个装修精致、能看到海景的私密包间里?这服务的对象是谁?是匆忙的打工族,还是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的特定人群?这背后的环境成本、服务成本,还有那种“专属感”,都是隐形的价格标签啊。
我认识一个在餐饮行当干了十几年的老师傅,他跟我说过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他说,在儋州这种地方,餐饮市场其实分得很细。有面向大众的平民消费,也有一小部分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效率、私密和品质的结合体。你说他们为啥不去正儿八经的西餐厅或者大酒楼?可能就是因为“快餐”这个形式,更符合他们当下快节奏的需求,但又不想在品质上将就。这么看来,这个价格,好像是为这种特殊的需求“量身定做”的。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咱普通老百姓来说,花400块钱吃一顿饭,还是以“快餐”的形式,心里这根秤杆,难免还是会倾斜。我们会下意识地拿它跟平时吃的对比,这一比,差距就太大了。会觉得这钱花得冤,不如去好好吃一顿火锅或者点一桌海鲜来得实在。这种感觉非常正常,因为我们和那个目标消费群体,根本就不是坐在同一个餐桌上吃饭的人。
所以你看,绕了一圈,这个“贵”还是“不贵”,真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完全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对于追求极致便捷和独特体验的一部分人来说,儋州400元一份的快餐是否价格偏高,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他们觉得物有所值。但对于绝大多数过着寻常日子的人来说,这个价格无疑是高昂的,甚至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这其实也反映了现在我们社会消费的一个现象,就是市场越来越细分,不同圈层的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差距可以非常大。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东西,在另一个圈子里可能是常态。下次再听到这种让人咋舌的消费,或许我们可以先别急着下结论,试着去理解它背后存在的逻辑,虽然我们不一定认同,也不一定去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