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兴平哪有小巷子的街道
兴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这个问题可让我琢磨了半天。前两天朋友来玩,突然问我知不知道兴平哪有小巷子的街道,说想找些有味道的老巷子转转。我一时还真被问住了——天天在这座城市生活,真要具体说哪条巷子有意思,反而说不上来。
后来我干脆骑上电动车,从槐里路开始慢慢绕。穿过热闹的商场,拐进东大街后面的居民区,还真发现不少有意思的角落。比如那条叫“仁义巷”的老巷子,青石板路面被磨得发亮,两边的老砖房虽然有些斑驳,但木门窗棂上的雕花还挺精致。住在巷口的刘大爷正在门口晒太阳,我上前搭话,问他这条巷子有多少年历史了。老人家挺健谈,说这巷子在他小时候就是这样,那棵老槐树比他年纪还大。
巷子里的烟火气
往深处走,闻到一股熟悉的油炸香味。原来巷子中间有家卖油炸糕的小铺,老板娘系着围裙正在忙活。她说这家铺子开了二十多年,好多搬走的老邻居周末还会专门回来买。我要了两个,站在路边吃起来,外面酥脆,里面是红豆馅,确实香甜。这种味道,商场里的连锁店可做不出来。
再往前走,看见几个老太太坐在马扎上摘菜聊天。她们说这条仁义巷算是兴平比较有年头的老巷子了,虽然不像新建的步行街那么光鲜,但住着特别有人情味。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给邻居端一碗,晚上睡觉很多人家都不锁门。
我又想起朋友问的兴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可能他问的“站大街”不是字面意思,而是指那些临着主街却又保持着自己节奏的老巷子吧。
被遗忘的角落
顺着东大街继续往南,在兴平市体育场旁边又发现了几条小巷子。这里的巷子更窄一些,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初夏的阳光透过叶片缝隙洒下来,在地上形成晃动的光斑。有个大叔正蹬着叁轮车送货,他说在这片巷子里住了叁十多年,每条巷子叫什么名字、住着哪些老户,他都清清楚楚。
我问他觉得兴平哪有小巷子的街道最有特色。他想了想,说南街后面的几条巷子可能更符合我要找的感觉——不是旅游景点,就是普通人过日子的小巷,但恰恰是这种地方,保留着兴平最真实的样子。
拐进他说的那片区域,果然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巷子纵横交错,像迷宫一样。有些巷子窄得只能通过一个人,两边的院墙上探出石榴树的枝条,已经结了小果子。偶尔传来电视声、炒菜声,还有小孩练钢琴的声音,各种声音混在一起,却意外地和谐。
在一家小卖部门前,我买了瓶水,和店主聊起来。她说这条巷子叫“互助巷”,名字是从老早以前传下来的。问她为什么叫这个名,她笑着说可能是因为巷子里的人习惯互相帮忙吧。“前年李奶奶半夜生病,就是邻居及时发现送医院的;去年王叔叔家孩子高考,整条巷子晚上都静悄悄的,生怕打扰孩子复习。”
天色渐晚,我准备回家了。这一天转下来,心里对兴平的老巷子有了新的认识。朋友问的“兴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现在我大概能给他指几个地方了。这些巷子不张扬,甚至有些隐蔽,但只要你走进去,就能感受到这座小城最真实的心跳。它们就像城市的皱纹,每一条都藏着岁月和故事。
下次朋友再来,我可以带他去仁义巷吃油炸糕,去互助巷看看那些老院落,再去体育场旁边的小巷子感受那份宁静。这些地方地图上不一定标记得清楚,但恰恰是这些寻常巷陌,组成了兴平最有人情味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