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同城喝茶上课,郑州本地品茶学习交流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不少人在讨论“郑州同城喝茶上课”的活动,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我还愣了愣。喝茶就喝茶,上课?这俩词儿放一块儿总觉得有点新鲜。
后来找了个周末亲自去体验了一下,才发现这事儿比我想的有意思多了。组织者把场地选在了东风路上的一家茶书院,进门就闻到淡淡的檀香混着茶香,整个人不自觉地就放松下来了。
原来茶可以这样喝
负责讲解的李老师是个九零后,穿着棉麻衬衫,说话不急不缓的。他一边烫洗茶具,一边和我们聊天:“很多人觉得茶道太高深,其实啊,就是怎么把一杯茶喝明白。”他这句话一下子把距离拉近了。
那天我们尝了叁种不同的信阳毛尖,从普通的口粮茶到核心产区的高山茶。李老师让我们先干闻,再湿闻,最后小口品。“注意看这茶汤的颜色,像不像初春的柳芽?”他这么一说,大家还真的仔细端详起来。坐在我旁边的大姐突然笑了:“喝了半辈子茶,今天才知道什么叫‘看’茶。”
这种郑州本地品茶学习交流活动最打动我的,是它把喝茶这件事变得特别生活化。没有高高在上的术语,没有让人犯困的理论,就是实实在在地教你辨别茶叶好坏,怎么泡茶不浪费,怎么搭配茶点。
中间有个小插曲挺有意思。李老师讲到水温控制时,有个大哥掏出手机认真记笔记,被他笑着制止了:“别记了,你回家拿自家的水壶多试几次,比记一百条笔记都强。”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儿。
后半场我们开始自己动手泡茶。我旁边坐着的是一对年轻夫妻,妻子小心翼翼地把开水倒进盖碗,丈夫在旁边看着时间。水多了,茶淡了;水少了,又太浓。来回调整了两叁次,终于泡出满意的味道时,两个人相视一笑,那种默契让人看着都暖心。
这种郑州同城喝茶上课的形式,说起来挺妙的。它不只是单向的教学,更像是一个让大家慢下来的空间。现代人太忙了,忙得连安静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而在这里,手机都调成了静音,大家关注的只有眼前这杯茶,和此时此刻的滋味。
临走时,李老师送了我们每人一小包茶叶:“回去别舍不得喝,茶叶放久了就辜负了。”我拿着那包茶,心里琢磨着,也许这就是生活的道理——好东西要懂得及时享受,好时光要懂得慢慢品味。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类似的郑州本地品茶学习交流,每次都有新收获。认识了几个同样爱喝茶的朋友,现在我们偶尔还会约着一起去淘茶具,分享各自发现的好茶。喝茶这件事,不知不觉就成了生活里一个温暖的连接。
有时候周末早上,我会按照课上教的方法,给自己泡一壶茶。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慢慢舒展,闻着茶香一点点弥漫开来,整个人都安静了。这种简单而真实的快乐,大概就是“喝茶上课”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