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小妹24小时喝茶,汕尾姑娘全天品茶相约
傍晚六点,陆丰老城区的巷口飘出茶香,阿珍利索地摆开叁套茶具。街坊们陆续聚过来,有人拎着刚买的绿豆饼,有人端着自家炒的花生米。穿校服的学生放下书包自然地加入,退休教师端着紫砂壶慢悠悠晃过来。这支由不同年龄段组成的喝茶队伍,要从华灯初上喝到月挂中天。
阿珍是这群人里的泡茶主力。她手法娴熟地烫杯、纳茶、润茶,第一泡永远先递给八十岁的陈奶奶。“我们陆丰人啊,喝茶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她边说边给空杯续上金黄的茶汤,“早上开工前要喝杯提神,午饭后要喝解腻,晚上这顿更是雷打不动。”
茶摊上的百味人生
茶过叁巡,话题渐渐活络起来。卖海产的强叔说起今天批发市场的行情,在幼儿园工作的林妹子模仿小朋友的童言童语,刚下班的小年轻们吐槽着工作群里的消息。茶杯在二十多人手里传递,氤氲水汽模糊了彼此的身份差异。在这里喝一晚上茶,能听到半座城的故事。
这种喝茶习惯在汕尾地区同样常见。隔天清晨六点,汕尾二马路的早餐摊前,几个姑娘正围着简易茶盘吃肠粉。“我们汕尾姑娘全天品茶相约可不是瞎说。”穿碎花裙的晓雯夹起一块菜粿,“早茶配点心,午茶配糖水,晚茶配宵夜——你看,每个时段都能找到理由喝茶。”
她们的茶盘上除了传统乌龙茶,还摆着当地特色的咸茶。炒米、花生、茶叶在陶钵里擂出独特香气,冲入开水瞬间香气四溢。这种延续数百年的饮茶方式,至今仍是连接街坊感情的纽带。
下午叁点钟的茶楼里,晓雯和姐妹们正在体验陆丰小妹24小时喝茶的完整流程。穿汉服的茶艺师展示着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斟茶技巧,茶点推车上堆着虾饺、烧卖和芋头糕。“其实喝茶不单是为了解渴,”晓雯转动着闻香杯,“就像现在,我们五个闺蜜能坐在这里聊整整叁小时。”
夜幕下的汕尾品茶局又是另一番光景。海边大排档把茶几直接摆到沙滩上,炭炉上坐着咕嘟冒泡的茶水。穿人字拖的年轻人盘腿坐在草席上,手机播放着轻柔的音乐。浪涛声里混杂着茶杯碰撞的清脆声响,有个女孩忽然笑着说:“这时候要是来场流星雨就完美了。”
这种扎根于日常的喝茶文化,早已超越简单的饮品范畴。老人通过喝茶保持社交活力,年轻人借助茶座拓展人脉,异乡人在茶香里找到归属感。就像昨晚阿珍茶摊发生的一幕:新搬来的租客捧着茶杯感叹,来这喝茶才半个月,认识的邻居比在原来小区住叁年还多。
茶盘上的手机突然亮起,晓雯收到阿珍发来的消息:“明天进了一批凤凰单丛,晚上带来给你们试?”她抬头看向桌边谈笑的朋友们,想起小时候总见爷爷奶奶摇着蒲扇在榕树下喝茶。原来有些传统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个样子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