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品茶教室工作坊,茶艺研习课堂活动
耒阳这地方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你要是想找个能静下心来品茶的地儿,还真得花点功夫。直到上个月,我在老街拐角撞见了这家耒阳品茶教室工作坊,那感觉就像闷热夏天喝了杯凉白开,整个人都舒坦了。
推开木门时风铃叮咚响,有个穿棉麻衫的姑娘正弯腰烫茶具。她抬头冲我笑笑:“来得正好,水刚叁沸。”那天我本来只是路过,结果硬是被茶香勾着坐了整整一下午。青瓷杯里浮着碧螺春的茸毛,老师傅用盖碗轻轻拨弄茶叶,那动作像是给老朋友整理衣领。
茶汤里能喝出四季
你说奇不奇怪?同样一片茶树,清明前采的带着山涧清气,谷雨后的就多了点阳光的厚度。老师在茶艺研习课堂活动上让我们闭眼含茶汤,我居然真的尝出了叁月毛尖的鲜灵,像咬开刚抽的柳芽儿。隔壁座的大姐突然“呀”了声:“这不就是我老家后山的味道么!”
其实咱们平时牛饮解渴,哪注意过这些细节。但当你看见茶叶在壶里慢慢舒展,真会觉得它们在讲故事。有个总皱眉的西装大哥,第叁次来的时候突然说:“这茶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的搪瓷缸。”他摩挲着建盏的粗陶纹理,眼神突然就软了。
现在这间耒阳品茶教室工作坊成了我的避风港。上周带着读初中的侄女来,她本来全程盯着手机,后来老师让她亲手撬茶饼。小姑娘费劲地对付那块普洱,突然抬头问:“舅舅,为什么茶砖要压得这么紧呀?”那一刻她眼睛亮晶晶的,比手机屏幕好看多了。
最近我们在茶艺研习课堂活动学凤凰单丛的二十一式泡法,李姐手抖总烫着指尖。老师也不急,握着她的手腕带力道:“水要顺着杯壁走,像给小猫顺毛。”后来满室都是蜜兰香,李老公来接她时诧异:“你在家泡的怎么没这个味儿?”她得意地晃着茶则:“这可是有口诀的!”
昨天下雨,瓦当滴答声里我们在喝老白茶。银针在玻璃壶里起起落落,老师说这茶存了七年,喝起来有阳光晒过竹篾的味道。穿校服的高中生突然嘀咕:“像不像期末考试后淋着雨吃关东煮?”满屋人都笑了,这孩子话虽离谱,可那份熨帖劲儿倒是相通的。
其实哪有什么高深学问呢?不过是让滚水慢下来,等茶叶睁开眼。现在连楼下修鞋的老王都常来讨茶喝,他总说:“你们这屋子的味道啊,比香水好闻。”昨天他带着半包龙井,非让我们尝尝他女婿从杭州指来的“高级货”,虽然冲泡时直接抓了把茶叶扔进保温杯。
茶雾袅袅里,有时会觉得这不像教室,倒像老式茶馆。新来的小姑娘第一次执壶紧张得同手同脚,老师拍拍她肩膀:“怕什么呀,茶又不会跳起来咬人。”她扑哧笑出声,手腕忽然就稳了,橙黄茶汤准确落进闻香杯,漾开一圈圈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