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300一晚同城约茶,常宁同城约茶300一晚
常宁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最近总听人提起300一晚同城约茶的事儿。前两天路过西桥夜市,瞧见几个老熟客坐在大排档里边剥小龙虾边唠这个。
巷子深处的竹叶青
老陈把啤酒杯往桌上一跺:“就青云巷尾那家,老板娘泡的武夷山岩茶确实够味。”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青瓷茶壶边摆着四碟茶点,窗外正好能望见常宁塔的飞檐。“关键是人家不搞虚的,说叁百就叁百,包厢里还能听评弹。”
我在石板路上转了叁圈才找着地方。木门虚掩着,穿香云纱的老板娘正在给罗汉松修剪枝叶。她抬眼笑了笑:“生客啊?今儿刚到的凤凰单丛,带蜜兰香。”
茶汤在白瓷盏里漾出金圈,她捻起块杏仁饼说:“常宁300一晚同城约茶能火起来,倒不是因为价钱。”窗外飘来隔壁画室的松节油气味,混着茶香竟意外地和谐。
茶烟里的慢时光
东街开理发店的刘姐常来这儿躲清闲。她把碎发别到耳后,说起常宁同城约茶300一晚的妙处——能安生生看完半本《陶庵梦忆》。“比酒吧安静,比咖啡馆自在,最重要的是...”她故意压低声音,“在这碰见熟人都不会尴尬。”
确实如此。常宁300一晚同城约茶渐渐成了种心照不宣的消遣。退休的周老师每周叁准点来下象棋,年轻的白领抱着笔记本处理加班工作,还有几个大学生总窝在角落写生。茶香像道透明的帘子,把喧嚣隔在外头。
暮色渐浓时,老板娘会给每桌添盏小烛灯。橘黄的光晕在茶汤里摇晃,常宁同城约茶300一晚最动人的时刻就在此时。斜对角穿亚麻衬衫的客人突然开口:“这铁观音,竟喝出了十年前在安溪的味道。”
夜深起身结账,看见账本上娟秀的字迹写着:四月十七,雨前龙井叁两,常宁300一晚同城约茶。推门走进巷子,青石板倒映着月亮,忽然觉得这叁百块买来的不只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