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泄火的小巷子,北安小巷里的烟火气
北安这条小巷子,我打小就走。说是巷子,其实窄得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身,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油亮油亮的。白天这里静悄悄的,可一到傍晚,那股子人间烟火气就跟着各家灶台的香气一起飘出来了。
巷口王奶奶的煤球炉子总是第一个冒烟。她那个用了十几年的铝锅一掀盖,排骨汤的鲜味能飘出半条街去。"咕嘟咕嘟"的炖汤声像是巷子的背景音,偶尔夹杂着王奶奶招呼邻居尝汤的吆喝:"火候刚好,快来舀一碗!"她总说,这煤球炉子炖的汤才有那个老味道,燃气灶比不了。
巷子深处的深夜食堂
再往里走,老李的烧烤摊支棱起来了。炭火"噼啪"作响,羊肉串在火上滋滋冒油。他不用什么 fancy 的调料,就简简单单的盐和辣椒面,可那味道,大酒店都比不上。常来的出租车司机会在这儿歇脚,要上几串烧烤,就着一瓶啤酒,说说今天的见闻。老李的烧烤摊开到后半夜,成了很多夜归人的慰藉。他说这条巷子像是会呼吸,白天歇着,晚上才活过来。
夏夜里最有意思。家家户户搬出小马扎,摇着蒲扇在巷子里纳凉。张家的咸菜,李家的酱瓜,你送我一点,我尝你一口。谁家孩子考上学了,谁家闺女要出嫁了,都是巷子里的大事。前些天刘叔家水管爆了,还没等他找人修,对门的小陈已经拎着工具箱上门了。这种亲近,在高楼大厦里可真少见。
其实要说这巷子有什么特别,真没有。就是普普通通的市井生活,可偏偏让人踏实。现在城市发展得快,好多老巷子都拆了,能留下这么一条,实在难得。每次走在里面,听着各家各户的动静,闻着饭菜香,就觉得日子本该是这样。
昨晚我又去了老李的摊子,他正在烤茄子。见我来了,顺手递过一串烤馒头片:"尝尝,新研究的。"金黄的馒头片撒着芝麻,咬一口脆生生的。巷子那头传来孩子的笑声,伴随着谁家电视里的戏曲声。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用它自己的方式,温暖着每一个走进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