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学生叁小时通话仅需五十
最近在六盘水,有个事儿挺新鲜的——初中生之间流行起一种“50元3小时电话”的服务。刚听说时我还愣了一下,现在的小孩儿怎么想起做这个了?
我家楼下李姐的儿子小军也加入了这行列。那天碰见李姐买菜,她哭笑不得地说儿子用自己压岁钱买了张电话卡,周末就抱着手机跟同学聊学习。起初她觉得纯粹是瞎胡闹,直到偶然听到儿子在电话里给同学讲数学题,讲得头头是道。
这通电话里到底在聊什么
好奇之下,我找小军聊了聊。这孩子挠挠头说,其实就是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凑一起,谁遇到难题就打电话讨论。后来找他们的同学越来越多,有人提议适当收点费,毕竟占用了休息时间。“我们收得很少,叁小时才五十块,比家教便宜多了。”小军特意强调。
确实啊,现在请家教一小时就得百来块,对很多家庭来说负担不小。而六盘水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这个模式,既解决了学习问题,又不会给家里造成太大压力。有个孩子告诉我,他以前不敢问老师题目,怕被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但在电话里跟同学交流就自在多了。
这些孩子挺有想法的。他们会提前收集大家的问题,分配好谁讲哪部分。通话时不只是简单说答案,而是把解题思路一步步拆开讲。有时候讲到一半卡壳了,电话那头好几个声音同时提醒,那场面想想都有趣。
我认识的一个初叁女孩说,她靠这个把物理成绩提高了二十多分。“同学讲的方法更容易懂,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跟我差不多。”她说有时候听着电话,突然就开窍了——原来这道题还能这么想。
当然啦,这事儿也不是人人都叫好。有家长担心影响孩子休息,有的觉得收费不合适。但大多数参与者家长发现,孩子为了能讲清楚题目,自己先得学得更扎实,反而促进了学习主动性。
现在这个“学生叁小时通话仅需五十”的服务在六盘水几所中学里慢慢传开了。有的班级还搞起了“电话学习小组”,周末固定时间集体讨论。不得不说,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学习途径。
或许教育的本质就是这样——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最能理解的方式给予帮助。这些初中生可能没想太多大道理,只是单纯地你帮我、我帮你,顺便解决了自己的零花钱问题。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倒给我们大人上了一课。
看着这些孩子一边举着电话讲题,一边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我突然觉得,学习这件事,本来就可以有很多种样子。重要的是那份愿意分享的心,和彼此之间的理解与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