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学生品茶工作室,南充学子茶艺交流空间
南充学生品茶工作室最近在校园里悄悄火了起来,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还以为是个卖茶叶的小店铺呢。结果走进去才发现,这儿完全不是想象中那样——没有老气的红木茶柜,也没有穿着唐装的老先生,取而代之的是满墙的校园手绘地图,还有几个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学生正围坐在榻榻米上说说笑笑。
茶艺社的社长小林是我同系的学长,他边烫着茶杯边和我聊:“很多人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但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同学都挺感兴趣的。”他手腕轻轻一转,茶水在空中划出一道琥珀色的弧线,“你看,这样泡出来的茶是不是特别香?”
不只是喝茶的地方
说来挺有意思,这个南充学子茶艺交流空间最初只是几个茶爱好者凑在一起的小聚会。大叁的婷婷告诉我,她以前每天下午都会在宿舍泡茶,结果室友们渐渐被茶香吸引,后来干脆把活动室一角改成了茶席。“现在倒好,直接搞出个正式场地来了。”她笑着说,手上还在整理着新到的武夷岩茶。
上周我去的时候,正好碰上他们在办“盲品会”。五六个人蒙着眼尝不同的龙井,要猜出哪杯是雨前茶。机械学院的王明连续猜错叁次,懊恼地直挠头:“我怎么觉得每杯都一个味儿啊!”引得大家笑成一片。这种轻松的氛围,确实和传统茶室那种正襟危坐的感觉很不一样。
让我惊讶的是,来这里的人并不都是资深茶客。外语系的赵雨晴坦言,她最初就是来找个安静地方写作业的。“结果看着他们行云流水的泡茶动作,不知不觉就被吸引了。”现在她已经能分辨出铁观音的七泡余香了,说话间还不忘给刚进来的同学递上一杯刚沏好的凤凰单丛。
茶香里的收获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南充学生品茶工作室提供的远不止是茶饮。上个月他们组织的茶山研学活动,竟然有四十多人报名。生物专业的李悦回来后兴奋地和我分享:“原来茶树也分乔木和灌木,而且我们四川的蒙顶黄芽那么有名!”她手机里存满了在茶田的照片,说要拿去给选修课的作业加分。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休闲的地方居然还能促进学习。计算机系的几个同学在这里闲聊时突发奇想,正在合作开发一款茶叶溯源的小程序。“反正比在宿舍打游戏有意思多了。”主创人员张鑫抿了一口普洱,眼睛还盯着笔记本电脑上的代码。
茶艺社的器材室里,各种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盖碗、公道杯、茶漏、茶针,每样都擦拭得干干净净。负责管理的同学说,这些都是历届成员陆续添置的,有些毕业的学长学姐还会专门寄当地的特产茶叶回来。“感觉就像个不断成长的大家庭。”他说这话时,刚泡好的正山小种散发着淡淡的松烟香,整个屋子都暖融融的。
夜幕降临的时候,工作室的灯光调成了温暖的黄色。叁叁两两的学生还舍不得离开,有的在讨论下周要尝试的冷泡茶配方,有的在计划着要把茶艺展示带到校园文化节去。窗外是熟悉的校园夜景,窗内是氤氲的茶香和年轻的笑脸,这个独特的南充学子茶艺交流空间,确实给我们的校园生活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