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私人工作室品茶,凌海私人茶室雅聚时光
推开凌海私人工作室那扇厚重的木门,仿佛瞬间隔绝了外面的喧嚣。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混着茶饼特有的草木清气,让人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
工作室的主人陈先生正坐在茶海前,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见我来,他抬头笑了笑:“正好,刚醒了一泡十五年的老白茶。”他没有过多寒暄,只是将一盏蜜黄色的茶汤推到我面前。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大概就是私人工作室最让人舒服的地方——既不会过分热情让人拘谨,又不会太过冷淡显得疏远。
茶香里的慢时光
呷了一口茶,温润的滋味在舌尖慢慢化开。陈先生说起这片茶叶的来历,是闽东某个山头上仅存的几棵老树,采摘那天下着毛毛雨,茶青带着山间的雾气。听他娓娓道来,你突然觉得手里的不只是茶,更像是一段被封存的山间记忆。
“现在的人啊,什么都求快。”他往壶里注水,水流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连喝茶都恨不得叁十秒出汤。可是好茶就像交朋友,得给它时间慢慢舒展。”这句话让我愣了愣,想起自己平时泡茶确实总是盯着手表,生怕多闷了几秒会影响口感。
在凌海私人茶室雅聚时光里,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我们聊着茶,也聊着生活里的琐碎。他说起有个客人每次来都坐在同一个位置,就为了窗边那盆文竹的影子;还有个年轻的茶友,第一次来时分不清普洱的生熟,现在却能品出不同山头的韵味了。
窗外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竹叶上沙沙作响。炭炉上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又一泡新茶好了。这次是凤凰单丛,那股独特的兰花香在雨天的空气里格外清晰。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愿意专门开车来凌海私人工作室品茶——在这里,喝茶不是任务,而是一种自然的、放松的状态。
“其实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茶。”陈先生换了一款轻发酵的台湾乌龙,“就像找知心朋友,对口了,一切都对了。”他不太喜欢那些玄之又玄的茶道术语,更愿意用平常话聊聊每款茶的性格。这种接地气的交流,让初入门的我也能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喜欢的口感。
雨渐渐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出来,在茶海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壶里的茶已经淡了,但唇齿间还留着悠长的回甘。想起刚进来时的急躁,现在倒是理解了什么叫“茶汤里修行”。在凌海私人茶室雅聚的这几个小时,像给生活按了个暂停键。
临走时,陈先生包了一小包茶样让我带走。“试试用不同的水温泡,看看味道有什么变化。”他站在门口,还是那样淡淡的笑容。我忽然觉得,这间工作室最珍贵的不是那些名贵茶叶,而是这份愿意与陌生人分享美好的心意。
走在回家的路上,嘴里还留着那泡老白茶的枣香。手机里积攒了不少未读消息,但这次,我没有急着一个个去回复。或许,偶尔的慢下来,才能更好地往前走。凌海私人工作室品茶的这份惬意,大概会让我惦记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