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两小时
这几天朋友圈里总刷到个奇怪的标题,说什么“吐鲁番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乍一看挺纳闷的,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我划拉着手机屏幕,葡萄藤的影子在窗台上晃晃悠悠。隔壁卖哈密瓜的老张凑过来瞥了一眼,咧着嘴笑:“你也看见这个了?咱们这戈壁滩上,能两小时花100块办成的事可不多。”
当荒漠遇见网络时代
吐鲁番这地方挺特别的,白天热得能在地上煎鸡蛋,晚上又凉快得想披件外套。游客们举着手机在交河故城转悠,信号时有时无的。这时候打开微信附近的人,蹦出来的不是卖葡萄干的就是租骆驼的,偶尔还真能刷到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信息。
你说这“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两小时”能是啥?是请个向导带你去火焰山背阴处转转?还是找个会讲故事的老人,坐在坎儿井边上给你说些陈年旧事?我倒觉得,可能就是个不懂营销的本地人,想用最直白的方式赚点零花钱。
想起上周在夜市吃烤肉,旁边桌几个年轻人就在讨论这个。有个戴遮阳帽的姑娘说得挺在理:“现在谁还正经看广告啊,都是被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勾起好奇心。”她说完咬了口手中的羊肉串,油脂顺着签子往下滴。
百元钞票在吐鲁番能买什么
在吐鲁番的巴扎上,100块钱能买五公斤顶好的无核白葡萄,或者叁顶手工绣花帽,够两个人吃顿扎实的拌面配烤肉。要是用在“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这种服务上,还真得琢磨琢磨值不值。
我试着在对话框里输入这几个字,没直接发送,就是看着光标一闪一闪的。沙漠里的价格体系和别处不一样,这里水比油珍贵,阴凉处比太阳地金贵。或许这100块钱买的不是什么实物,而是某种体验?就像去年我花五十块请了个孩子带路,他领我去了个地图上没标的千佛洞,那经历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表妹在乌鲁木齐做新媒体,听说我在研究这个,视频通话时笑得前仰后合:“哥,你这较真的劲儿跟咱爸一模一样。人家可能就是随便写写,你倒好,真要掏出100块试试?”我看着屏幕上她笑出眼泪的样子,无奈地摇摇头。
不过说真的,在吐鲁番这种地方,什么都有可能。去年不就有人通过微信附近的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吗?就在葡萄沟长大的,现在都当奶奶了。
傍晚起风了,卷着细沙轻轻拍打着窗户。我又点开那个页面,“吐鲁番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这行字还在那儿。或许明天该去青年路转转,看看有没有人真的在提供这种服务。不过得记得带够水,这天气,两小时能渴坏人呢。
手机突然震了一下,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看见你在附近的人里停留很久,需要帮忙吗?”我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好久,窗外,最后一抹夕阳正从火焰山上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