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500元同城约茶,绵竹同城约茶500元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绵竹500元同城约茶”的动态,我心里还嘀咕呢:这年头连喝茶都搞出这种花样了?正好前天遇到老同学小王,他神秘兮兮地跟我说起这事,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绵竹同城约茶500元”根本不是字面意思。小王拉着我在人民公园旁边的茶座坐下,点了两杯竹叶青,这才打开话匣子。“你可别想歪了,”他呷了口茶笑道,“这其实是咱们本地年轻人组的一个兴趣群,每周找个茶馆聚聚,人均消费就控制在500块左右。”
这钱都花在哪儿了
我好奇地问:“500块就喝个茶?也太奢侈了吧?”小王摇摇头,掏出手机给我看他们的活动照片。“哪能啊!这钱包含场地费、茶点,最重要的是请了专业茶艺师。上周他们还请来了蒙顶山的老师傅,现场演示甘露茶的制作工艺。”
说着他指了指我们正在喝的这杯茶:“就这个竹叶青,人家能给你讲出七八个等级的区别。从采摘时间到炒制手法,再到水温控制,这里头的门道可深了。”
我发现他们这个“绵竹500元同城约茶”挺有意思的。不像普通的茶友聚会,他们每次都会定个主题。有时候是品鉴不同产地的毛峰,有时候是学习茶席布置,上周甚至还办了场宋代点茶体验活动。
意料之外的收获
更让我惊讶的是,参加这个“绵竹同城约茶500元”的不仅是茶叶爱好者。有个做设计的姑娘每次都带着素描本来,说在茶香里能找到灵感;还有个程序员小哥,说在这能暂时放下代码,让大脑歇会儿。
小王说他最初也就是冲着“绵竹500元同城约茶”这个名头来的,觉得新鲜。没想到来了几次后,反而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现在他家里都备齐了整套茶具,周末还会自己泡功夫茶。
“最重要的是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小王给我添了杯茶,“上回我工作上遇到难题,就是在茶会上认识的朋友帮我出的主意。你说这500块值不值?”
临走时小王把我拉进了他们的微信群。看着群里热闹地讨论着下次活动的安排,我突然觉得,在这个手机占据大部分时间的年代,能有个地方让人静下心来喝杯茶,聊聊天,确实是件挺美好的事。或许下个周末,我也该去体验一下这个特别的“绵竹同城约茶500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