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3 13:30:15 来源:原创内容

夏日的阳光洒在汉江江面上,碎金般的光斑随着水波轻轻晃动。老河口这座江边小城,在周末的午后显得格外宁静。可今天滨江公园里却热闹得很,远远就听见阵阵欢声笑语。

走近一看,原来是百来个学生在搞活动。有穿校服的,也有穿着便装的,叁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人正弯腰捡拾草坪上的塑料瓶,有人拿着小本子记录着什么,还有几个围着老师模样的中年人,边比划边讨论。

意外的发现

“我们刚开始就是想来做个简单的环保宣传。”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告诉我,她手里还拿着刚捡到的几个烟头,“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光我们学校的就有七十多个,其他学校的同学听说后也赶来了。”她笑了笑,指着不远处几个正在发传单的学生,“你看,那边是二中的,穿蓝衣服的是实验中学的。”

确实,这场原本计划叁十人参与的活动,现场规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粗略数了数,差不多有百来号人。大家自发分成几个小组:有的负责清理步道两旁的垃圾,有的向路人发放保护汉江的宣传册,还有几个美术特长生在长卷上画着环保主题的漫画。

有个男生正蹲在江边观察水质,旁边放着简易的检测工具。“我家就住在汉江边,”他头也不抬地说,“小时候经常在江里游泳,现在水质虽然改善了很多,但还是能看到一些漂浮物。”他的语气很认真,手上的动作也很熟练,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观察了。

活动进行了约莫叁小时,这段时间里,不断有路过的人加入进来。有位带着孩子的阿姨,原本只是来公园散步,看到学生们在忙碌,也让孩子把刚吃完的零食包装扔进垃圾桶。“这样的活动挺有意义的,”她说,“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比在课堂上听讲更印象深刻。”

平凡中的不平凡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老河口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活动时,我以为是那种很正式的集体活动。到了现场才发现,整个过程都很自然,就像同学们周末约着一起出来玩似的。没有领导讲话,没有繁琐的流程,大家到了之后就各自找事情做。

但这叁个小时里完成的工作量还真不少。收集起来的垃圾装满了十几个大袋子,发放的宣传资料少说也有五六百份。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的互动特别有意思。

“我们之前都不认识,”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指着旁边几个其他学校的学生说,“刚才一起清理那片灌木丛的时候聊开了,发现大家对环保都有很多想法。”他们甚至建了个微信群,说以后可以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组织者之一的小王擦了擦额头的汗。“其实最开始我们就想找几个同学一起来捡捡垃圾,”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想到消息在同学群里传开了,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

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把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投入不同的垃圾桶。有人提议合影留念,百来号人嘻嘻哈哈地挤在一起,相机定格下这个充满活力的瞬间。

看着这群年轻人,我突然觉得,这样的周末午后,比起宅在家里玩手机,确实更有意思。叁个小时能做多少事?或许改变不了整个世界,但至少让这段江岸变得更干净了,让更多路人开始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百来个学生用他们的行动,给老河口的这个普通周末,增添了一抹特别的亮色。

活动结束后,还有几个同学留在现场,确认没有落下任何物品。江风吹拂,他们的交谈声和笑声飘得很远。这样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期待,下次的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活动,又会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