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200元随传随到临安学子

发布时间:2025-11-04 07:08:17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在临安大学城里,总听同学们聊起一个挺新鲜的事儿——有个学生贴了张告示,上面写着“临安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这事儿听着像段子,可还真有人试过。我室友上周要送文件给在青山湖实习的师姐,自己又赶上考试周,真就找了这位同学帮忙。

那天晚上九点多,室友在宿舍群里发消息:“有人认识那个200元随传随到临安学子吗?急!”没过十分钟,一个穿着蓝色运动服的男生就骑着共享电动车出现在楼下。他接过文件袋,看了眼手机导航:“半小时能到,学姐放心。”夜里十点半,青山湖那边发来照片——文件已经妥帖交到师姐手里。这事儿在楼道里传开后,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生活中那些“抽不开身”的琐事,还真有人能帮你解决。

校园里的“及时雨”

后来在食堂碰到过这位同学两次。他叫小陈,是计算机系大叁的。我好奇问他怎么想到做这个?他夹了块红烧肉,笑着说就是觉得大家都有那种“要是现在有人能帮个忙就好了”的时刻。比如突然下雨需要送伞,快递到了人在上课,甚至帮忙去校门口取个药。他说最远的一次,是帮美院的同学把画架送到二十公里外富阳的写生基地。

“其实不只为挣钱,”小陈掏出手机给我看,上面记录着每次服务的路线,“你看,这学期我去过了临安所有高校,连职院后面的小吃街都摸熟了。”他手机壳里还夹着张皱皱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满了密密麻麻的记号。有个周五晚上,他同时接到叁个委托——帮人代取干洗的衣服、去图书馆占座,还有陪外国语学院的同学练习口语。那天他跑完最后一单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宿舍都快关门了。

现在校园里渐渐出现了模仿者。有时候能在公告栏看到类似的服务广告,不过同学们还是最认小陈。可能因为他总穿着那件显眼的蓝色外套,骑车的背影在校园里成了个移动的标识。有次下雨,他同时接到五个送伞的请求,干脆把雨衣让给了忘带伞的学妹,自己淋着雨跑了叁栋教学楼。

那些被连接起来的时光

上个月艺术节那天特别有意思。体育系几个男生要表演舞龙,龙头道具还卡在快递点。他们火急火燎地找到小陈,结果他十分钟就把那个两米长的纸箱扛到了操场。后来听说,那天要是再晚点儿,开场节目就得改成合唱了。还有个更暖心的——中文系的女生想让奶奶尝鲜网红青团,但奶奶住在锦城街道的老小区。小陈骑着车穿过半座城,把还温热的青团送到时,奶奶非要塞给他两个橘子。

这些看似简单的跑腿服务,仔细想想挺有意思的。现在大家总说人情淡薄,可这个200块钱随叫随到的服务,反倒把同学之间的关系织得更密了。昨天我在教学楼又看见他,正帮着维修阿姨抬梯子。问他接下来准备去哪儿,他晃了晃手里的笔记本:“去给考研的学长送落在家里的复习资料,他明天就要模拟考了。”

黄昏的校园里,那个蓝色的身影穿过银杏大道,渐渐融进来往的人群中。这个临安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的故事,可能算不上什么大事业,但它就像寝室楼里那盏总是亮着的门灯——你知道它在那儿,心里就踏实。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