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品茶上课微信,大冶品茶学习交流群
指尖上的茶香
昨天下午,我又收到了老陈发来的消息:“明天新到了一批凤凰单丛,晚上群里开课,来不?”我立刻回了个“必须的”。这种对话,在我们“大冶品茶上课微信”群里太常见了。你问这是个什么地方?简单说,它就是我这大半年来,泡在手机里的一个“茶窝子”。
说起怎么找到这地方的,还挺偶然。那会儿我刚对喝茶有点兴趣,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搜本地茶友,结果就摸到了这个叫“大冶品茶学习交流群”的地方。一开始我还嘀咕,这名字听着挺正式,会不会很枯燥?进去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群里没什么规矩,大家就是闲聊,你今天喝到什么了,我昨天泡法哪里不对劲了,氛围特别放松。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次我自个儿泡龙井,觉得又苦又涩,就在群里随口问了一句。好家伙,一下冒出七八条语音。张姐说可能是水温太高了,李哥提醒是不是坐杯时间太久了,还有个朋友甚至问我用的什么杯子。那种感觉,就像身边突然围过来一群热心肠的老茶客,你一言我一语地帮你找问题。最后发现,还真是我用了个保温性能太好的杯子,把茶给闷坏了。这种实实在在的帮忙,比看十篇教程都管用。
当然,群里的核心还是“上课”。不过这个上课,可不是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记笔记那种。一般都是群主或是某位资深茶友牵头,定个主题,比如“武夷岩茶的山场气息”或者“盖碗的多种冲泡技巧”。大家就在群里发语音、拍小视频,甚至直接开个群直播。你可以看到茶叶在盖碗里舒展开的样子,能听到冲泡时潺潺的水声。有时候讲到兴头上,连麦的几位还会争执起来,我们就乐呵呵地“围观”,偶尔插句话。这种活生生的、带着烟火气的交流,让学茶这件事变得一点都不遥远。
以前我觉得,喝茶嘛,不就是抓把茶叶倒上热水。进了这个群才知道,里头学问大着呢。光是水质,群里就讨论过好几轮。老王偏说他家用山泉水泡的茶最甜,小赵则坚持过滤后的纯净水才能体现茶的本味。听着他们的讨论,我也忍不住去试了试,用不同水泡同一款茶,味道确实有那么点不一样。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一个个小实验,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现在,这个“大冶品茶上课微信”群,已经成了我每天都会点开看看的地方。它不只是一个学知识的工具,更像是一个随时可以回去的线上茶室。里面的人,因为同样的爱好聚在一起,分享的不仅是茶知识,还有各自的生活碎片。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大家会一起道贺;谁工作上遇到烦心事了,泡杯茶,聊上几句,心情也跟着舒畅不少。
茶还是那片叶子,水也还是那壶水。但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可以随时交流、提问和分享的地方,独自品茶的时光,便不再是一个人的独酌。它连接起了屏幕另一端许多同样热爱生活的灵魂,让一缕缕茶香,顺着看不见的网络,飘进了我们平凡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