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小巷子玩辩辩快餐,葫芦岛小街巷辩辩快餐体验
要说这葫芦岛的小巷子,那可真是藏龙卧虎。前两天跟老同学碰面,他神神秘秘地跟我说:“走,带你去个地方,保证让你开开眼。”我半信半疑地跟着他,在小街小巷里七拐八绕,最后停在一个不起眼的门脸前。
推门进去,老板娘正对着手机忙活着。“稍等啊,马上好!”她手指在屏幕上划拉得飞快。我凑近一看,好家伙,正通过辩辩跟客人确认订单呢。墙上挂着块小黑板,用彩笔写着今日特价,字迹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亲切劲儿。
巷子里的生意经
趁着等餐的工夫,我跟老板娘唠了起来。她说现在八成订单都走辩辩,老街坊们习惯了这套。有个大爷不会用智能机,每天准时打电话来,点名要红烧肉盒饭。放下电话她就在辩辩群里记一笔,省得漏单。这法子挺实在,街里街坊的,讲究的不就是个方便嘛。
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我忍不住探着头往里面瞅。掌勺的师傅动作麻利,颠勺、调味、装盘,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他跟我说,在这巷子里做了十几年,来的都是熟客。有时候客人辩辩上说要加辣,他记得谁谁不能吃太辣,还会多问一句:“是你本人吃吗?”这份细心,让人心里头暖暖的。
正聊着,外卖小哥急匆匆推门进来,拿起打包好的餐盒又风风火火地走了。老板娘笑着说,这些小哥都成老熟人了,知道哪家出餐快,哪家味道好。这让我想起以前在外卖平台点餐,经常遇到图片和实物不符的情况。可在这里,吃的就是个实在。
老同学碰碰我胳膊,压低声音说:“怎么样,没骗你吧?这地方虽然不起眼,味道那是没得说。”我点点头,看着墙上的价目表,价格确实公道。现在的饭店装修得一个比一个漂亮,可味道反倒不如这些藏在巷子里的老店了。
我们的餐上来了,简单的两菜一汤,冒着热气。尝了一口,是那种家常的味道,不花哨,但特别下饭。老板娘又接了个辩辩语音,耐心地告诉对方怎么找到店里来。挂了电话她笑着说,经常有客人顺着导航却找不着北,非得她亲自指路才行。
这让我想起现在满大街的连锁快餐,标准化是做到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而在这葫芦岛的小巷子里,还能找到这种带着温度的就餐体验,真是难得。老同学说,他每周都要来两叁次,已经成了习惯。
临走时,我要了店里的辩辩号。老板娘爽快地给了我,还说下次来之前可以先辩辩上说一声,她给我留个座。走在回去的路上,我琢磨着,也许这就是小城生活的好处吧——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还保留着那些让人安心的老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