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阳春中学生800元叁小时通话
那天在菜市场听见隔壁陈阿姨扯着嗓子打电话,嗓门大得能把屋顶掀了:“我家那小祖宗,叁天两头管我要钱,说是充什么游戏点卡!你说现在这孩子怎么回事?”我正要搭话,手机突然弹出条新闻——阳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好家伙,我手里拎的土豆差点滚一地。
这事听着就邪乎。阳春那地方我去年去过,镇上小卖部卖的还是五毛钱的辣条,谁家孩子打个电话能花掉八百块?我蹲在马路牙子上翻完整篇报道,后颈窝直冒冷汗。原来不是普通电话,是那种深夜付费热线,对方装成知心姐姐陪聊,从明星八卦聊到星座运势,孩子听着听着就上头了。
藏在甜蜜陷阱里的吸血虫
巷口修鞋的老张头听完直咂嘴:“叁小时八百块?够我补两百双鞋底了!”他撩起围裙擦擦手,“现在这些娃捧着手机就像捧着祖宗牌位,我孙子上回偷摸把我养老金转出去买皮肤,气得我差点把钉鞋锤子扔过去。”说着说着声音低下来,“可你说能全怪孩子吗?那些搞套路的比黄鼠狼还精。”
我邻居家小孩就是活例子。平时见人低着头溜墙根走,在游戏里却能指挥千军万马。有回他妈发现支付宝少了两千,逼问半天才哭着说全打赏给叫“暖暖”的主播了。问他为啥这么干,孩子搓着衣角嘟囔:“她说我是她唯一的知音...”
这种阳春中学生800元叁小时通话的鬼把戏,就像把糖果裹在钓钩上。孩子哪分得清甜味背后的寒光?他们正卡在要懂事不懂事的年纪,爸妈说两句就嫌烦,网上陌生人夸两句倒能记半个月。
镇上开小饭馆的丽姐说得在理:“咱这辈人小时候摔了跟头,最多磕掉门牙。现在娃娃摔跟头,直接能把家底掏空。”她甩着抹布擦桌子,“上礼拜有个初中生在我这儿点了碗炒粉,边吃边对着手机哭,后来才听说把伙食费都搭进什么语音交友软件了。”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这些搞阳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团伙,专门研究过孩子心理。知道他们期末考砸了需要安慰,被同学孤立渴望陪伴,甚至算准了家长周叁下午开例会没空查岗。我家远房表侄就中过招,那客服每天准点在他放学路上发语音:“今天物理题很难吧?我当年也老挂科...”半个月后表嫂收到信用卡账单,差点当场昏过去。
现在孩子书包里装的哪是课本?分明是随时会炸的雷。你永远不知道他刷题的间隙,手指在屏幕上点开了什么。就像阳春那个初中生,可能刚开始只是好奇点击广告,叁小时后却欠下巨款。等家长发现时,通话记录早被删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催缴短信在午夜闪烁。
理发店的凯文老师翘着兰花指说得刻薄:“有些家长啊,平时给孩子塞个手机就当甩手掌柜,等出事了才跳脚。要我说,防骗子不如先把自己家里篱笆扎紧喽!”电推剪嗡嗡响着,他忽然叹了口气,“其实孩子要的也不多,就是有人认真听他们说话...”
黄昏时我又路过菜市场,看见个小男孩蹲在鱼摊前看乌龟。卖鱼大叔逗他:“想要啊?让你爸买!”孩子摇摇头:“爸爸在回工作微信。”他伸出脏兮兮的手指碰了碰玻璃缸,乌龟猛地缩起脖子。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那些愿意花八百块买叁小时陪伴的孩子,大概就像这只乌龟,只不过他们找不到可以缩回去的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