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小巷子里150的爱情,窄巷百五情缘
巷口那家烧饼摊的芝麻香还没散尽,我就听见阿婆在青石板上蹒跚的脚步声。她手里攥着磨得发亮的铝饭盒,每天叁点半准时出现在巷子第叁棵槐树下——那是给社区送餐员小陈留的位子。
“今天有莲藕排骨汤呦。”阿婆掀开饭盒时,热气倏地漫过她鬓角的白霜。小陈接过还烫手的饭盒,从兜里掏出叁张皱巴巴的五十元纸币塞进阿婆围裙口袋。这个动作他们重复了整整五年,从没说过多少钱,也从不找零。
五十步的巷子走了一千八百回
巷子统共就五十步长,小陈的电动车却永远推着走。起初是阿婆孙子托他顺路送饭,后来孩子去外地工作,送饭的事倒成了习惯。有回我撞见小陈蹲在墙角啃冷馒头,问他既然天天送饭怎么不自己留一份。他挠头笑笑:“阿婆说这是给孙子的。”可那孩子明明在深圳定居叁年了。
直到飘泼大雨那天,我看见小陈浑身湿透守在槐树下,怀里用雨衣严严实实裹着饭盒。阿婆撑伞跑来时,他第一句话是“汤没凉”。雨水顺着他的下巴淌成小河,那瞬间我突然明白,这哪是送餐,分明是两个孤独的人互相喂饱对方的心。
巷子里的茶摊老板娘悄悄告诉我,小陈偷偷给阿婆修过漏雨的阁楼,换过老化的电线。而阿婆总记得小陈胃不好,汤里永远放着暖胃的姜片。他们从不说破什么,就像枝江小巷子里150的爱情,不必惊天动地,只要每天热腾腾地活着。
铝饭盒里藏着的春秋
春天饭盒里有香椿芽炒蛋,夏天换成绿豆海带汤,秋天必定是桂花糖藕。有次阿婆摔伤腿,小陈直接搬进巷尾租了间房。那半个月他天天端着炖罐去医院,护士们都当他是亲孙子。其实他不过是个被阿婆捡到的流浪的孩子——五年前他来送快递低血糖晕倒,是阿婆一碗糖水救的他。
现在小陈的送餐车总多带一把伞,那是预备着阿婆突然想逛菜市场。巷子里的人渐渐懂了,这窄巷百五情缘早超越了血缘。上次社区要给独居老人装报警器,阿婆得意地晃着手机:“我有小陈电话呀,比那个红按钮快多啦。”
昨傍晚我看见他们坐在槐树下剥毛豆,阿婆忽然说:“你该成个家了。”小陈把豆粒抛进盆里溅起水花:“这不正吃着家里饭嘛。”蝉鸣声突然喧闹起来,盖过了阿婆轻轻的笑声。
暮色把两个人的影子揉成长长的一条,从巷头一直铺到巷尾。或许真正的枝江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就是把对方放进自己生命的年轮里,一圈圈长出春天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