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小巷服务哪里有,汉中小巷服务哪里寻
这几天在汉中老城区闲逛,总能在巷口听见有人低声询问汉中小巷服务哪里有。那些青石板路弯弯绕绕的,两旁是斑驳的木门和挂着红灯笼的茶摊,确实容易让人迷糊。
有位穿着蓝布褂的大爷正坐在竹椅上抽旱烟,我凑过去搭话:"您知道这附近汉中小巷服务哪里寻么?"他眯着眼吐了个烟圈,用烟杆指向巷子深处:"往前走过叁棵梧桐树,瞧见个扎染布招牌的院子就是。"
巷子里的门道
顺着大爷指的路往前走,果然在第叁棵梧桐树下发现了那个蓝印花布招牌。推开虚掩的木门,院里正在晾晒中药材,那股子陈皮混着艾草的味道扑面而来。系着围裙的老板娘刚从蒸笼里取出桂花糕,见我张望便笑道:"来找修补老物件的师傅?他今早去给西街送绣框了。"
原来这处院子藏着好几样手艺。左手边屋里传来织布机哐当声,是位大姐在织汉中土布;右手边窗前坐着穿银饰的老奶奶,正拿着小锤敲打银片。这倒让我想起前两天在五味巷见过类似的场景,那些老师傅们总是藏在最不起眼的门脸里。
正在翻看挂在竹架上的绣品时,身后木楼梯吱呀作响。有个背着工具包的中年人走进来,手套上还沾着木屑:"您是要修八仙桌还是雕花窗?昨天刚修复了个民国妆匣,榫卯都重新校过了。"他说这些年总有人来打听汉中小巷服务哪里有,其实这些手艺人都像蒲公英种子似的,散落在各个巷弄的角落里。
转角遇到个挑着担子卖面皮的大婶,她担子两头的小料盒足有七八个。听说我在找特色服务,她撩起围裙擦擦手:"往前走第二个十字路口,有家祖传叁代打锡壶的。不过要赶早,老爷子下午要去学校接孙子。"
藏在市声里的烟火气
后来在伞铺街又遇到个有意思的铺子。门檐下挂着各式油纸伞,店主正在给伞面画汉江渔舟图。听说我想找传统服务,他笔尖不停:"现在年轻人总盯着手机找汉中小巷服务哪里寻,其实哪需要那么费劲。你听——"这时巷尾飘来磨刀匠的吆喝声,伴着铜铃铛的脆响,像带着韵律的市井小调。
黄昏时坐在城墙根的石墩上,看见几个游客举着手机在巷口转悠。听见他们嘀咕"导航显示就在这附近啊",不禁想起早上那位修旧物的师傅说的话:这些老手艺就像墙缝里的青苔,你得慢下脚步才能发现。那些真正需要汉中小巷服务的人,反而是在不经意的转角就能遇见。
暮色渐浓时,我又路过早晨那处扎染布招牌的院子。灯光从雕花木窗里透出来,照在青石板上泛着暖光。或许明天该去北街看看,听说那儿还有保持着老法子酿黄酒的作坊,酒香能飘过整条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