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附近200元爱情仍在吗
巷子深处的老面馆
昨晚加班到九点多,拖着快散架的身子拐进公司后巷。那家开了十几年的山西面馆还亮着灯,老板娘正收拾着最后几张桌子。我要了碗刀削面,听见角落里两个年轻人在聊天。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女孩的帆布鞋边都磨毛了。结账时男孩掏出一把零钱,数出两张百元钞递给老板娘,剩下的刚好够买两瓶汽水。女孩接过汽水时眼睛弯成了月牙,这画面让我愣在原地。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在晋中这座小城,难道真的还存在这种纯粹的感情吗?晋中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这个问题,像今晚的面汤般在胃里翻腾。现在随便约个会,看场电影就要百来块,吃顿饭两叁百,更别说节假日转个520红包都算基本操作。可刚才那对年轻人,用两百块钱就装下了整晚的快乐。
我们楼下车库看门的张师傅,去年给媳妇过生日的故事突然钻进脑子。他跑遍批发市场,用一百八买了件羽绒服,剩下二十块在菜场称了斤排骨。那天傍晚,他媳妇穿着新羽绒服在锅炉房炒糖醋排骨,整个车库都是甜香气。张师傅蹲在门槛上和我比划:“她嘴上嫌我乱花钱,可那衣服拉链都舍不得往下拉。”
菜市场里的烟火气
今天特意起了早,去城东菜市场转悠。卖豆腐的刘姐摊子前总围满了人,她丈夫每天凌晨叁点起来磨豆子。我买豆腐时搭话:“刘姐,你们夫妻档生意真红火。”她撩起围裙擦手笑:“什么夫妻档,就是搭伙过日子呗。”可找零钱时,我瞥见她腰上系的围裙还是结婚时那件红缎面的,边角都洗泛白了。
在肉摊前遇到个有意思的事。小伙子和摊主讨价还价:“叔,这块肋排能便宜五块不?我想给对象熬汤。”摊主刀背敲着案板:“看你诚心,再搭根筒骨!”小伙子拎着排骨走后,摊主嘟囔:“现在肯为姑娘下厨的小子不多了。”旁边挑菜的大婶接话:“可不是吗,我家闺女男朋友,过节就知道发红包。”
这么看来,附近200元爱情仍在吗的疑问,或许该换个角度想。重要的不是两百块能买什么,而是那份愿意把两百块全都花在对方身上的心意。就像我表妹上个月晒的七夕礼物——她男朋友用旧摩托车零件焊的摆件,成本不到五十,可她笑得比收到名牌包还开心。
巷口修鞋的王大爷有句口头禅:“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他补了叁十年鞋,见过太多匆匆来往的脚步。有回聊起现在年轻人恋爱,他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从前我老伴跟着我,连双塑料凉鞋都当宝贝缝了又缝。现在物件是好了,可那份珍惜劲儿倒淡了。”
黄昏时又经过那家面馆,老板娘正在教女儿写作业。小姑娘撅着嘴抱怨数学题难,她妈点点作业本:“跟你爸学学,他当年追我时,连二元一次方程都搞不明白,还非要教我。”厨房里传来她爸的咳嗽声:“瞎说什么呢,那汤要沸了!”蒸腾的热气漫过玻璃窗,把夕阳都熏得柔和起来。
或许我们都该学着在奔忙的日子里停一停。看看早餐摊夫妻默契配合的手势,听听夜市里小情侣分食烤串的笑声。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正在悄悄回答着那个问题。当霓虹熄灭,繁华落尽,最温暖的还是黑暗中相握的手,和彼此口袋里仅剩的,却愿意全部掏给对方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