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校门口暗号目前是否保留
那串神秘数字还记得吗
前几天路过龙岩实验小学,看见几个孩子在校门口比划着手势,突然就想起二十年前我们那会儿流行的"暗号"。记得那时候,班里男生总爱搞些神秘兮兮的小把戏,比如用食指敲叁下书包带表示"老地方见",或者把橡皮切两半当成信物。最绝的是五年级那个"天龙帮",入会得先对上一句"月光光照地堂",接不上来的同学会被要求去买辣条当"罚金"。
现在想想真是幼稚得可爱,但当时可当真了。放学后总有一群孩子聚在文具店门口,煞有介事地交换着只有自己能懂的秘密信号。有时是两个手指交叉表示今天作业多,有时是把课本举过头顶暗示老师来了。这些看似无聊的小动作,却是我们童年里最郑重的仪式。
现在的孩子还需要这些吗?我站在校门口观察了几天。穿校服的孩子们人手一部电话手表,想联系朋友直接语音呼叫,约着打游戏就开个群聊。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正对着手表说:"妈妈我值日晚半小时回家",话音未落,手表那头就传来"收到"的电子音。确实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不过要说龙岩学校门口暗号完全消失倒也不尽然。上周叁下午,我看见两个男生在榕树下用手势比划着"98碍"——那是吃鸡游戏里的枪械代号。隔壁班的女生们则流行把贴纸贴在保温杯特定位置,据说不同图案代表不同小团体。就连接送孩子的家长群里,都有人用"今天穿红色衣服"当作临时接头暗号。
老同学聚会时聊起这个话题,在中山路开文具店的阿斌说,现在小学生买密码本的数量反而比我们那时候多。只是他们不再用歪歪扭扭的文字写秘密,而是画些连大人都看不懂的字符组合。"前两天还有个孩子来问有没有隐形墨水笔,说要在社团活动时传递任务卡。"
或许每个时代的孩子都需要属于自己的秘密语言。就像我们当年用修正液在课桌上刻暗号,现在的孩子在社交平台设置私密空间;我们靠对眼神传递消息,他们用游戏术语沟通。形式在变,但那种想要拥有专属小世界的心情,应该还留在龙岩每所学校的门口。
昨天经过莲东小学,听见有个奶奶追着孙子问:"你们说的'开黑'是啥意思?"孩子扭头做了个打游戏的手势,祖孙俩都笑了。这个画面突然让我觉得,也许暗号从来都不只是暗号,它是成长路上有趣的注脚,是连接不同代人的俏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