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临沂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
每次路过临沂火车站,总会有人对着手机地图犯嘀咕:这火车站后面弯弯绕绕的小巷子,到底该怎么叫?
说实话,我第一次被外地朋友问到时也愣了一下。火车站周边那些巷子吧,本地人习惯用"后街"统称,但真要较真起来,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的门牌名。比如西侧连接启阳路的那段,老住户还保持着"站前二巷"的叫法;而东头通往红旗路的那截,墙上挂的却是"通达路"的蓝牌子。
巷名里的时光印记
顺着出站口往南走二百米,拐进右手边第一条巷子,青石板路面明显比旁边水泥路年代久远。住这儿叁十多年的李大爷正提着乌笼遛弯,他指着墙头褪色的铁牌说:"早年这儿都叫车站后街,后来统一编成启阳二巷。不过咱们老街坊改不过口,现在送快递的都得在单子上特别备注'火车站北侧红瓦房'。"
巷口修车铺的老板娘接过话茬:"可不是嘛!上周还有小伙儿拿着导航转悠,说是找'临沂火车站网红巷子'。其实咱这儿就是普通居民区,不过因为靠着火车站,天天都有问路的。"她利索地给自行车补着胎,手上动作半点没耽误聊天。
要说最有趣的发现,是藏在巷子中段的社区告示栏。泛黄的便民服务图上,确实标着"站后街片区"五个字。居委会王大姐笑着解释:"这是2008年创卫时做的示意图,那会儿还没启用标准地名。现在年轻人都按导航软件上的'车站后街'认路,反而把正式名称给淡忘了。"
我在巷子深处转了转,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越往深处走,老住户越坚持用"后街"这个称呼。刚搬来的租客则习惯说"通达路背街",外卖员则在订单备注里创造性地写着"火车站北巷"。同一个地方冒出叁四种叫法,倒成了这片巷子的特色。
黄昏时分,巷子里的煎饼摊飘起袅袅炊烟。摊主大姐边摊杂粮煎饼边说:"前两天有个济南来的姑娘,非说我这摊子在'临沂站后巷美食地图'上标着五颗星。我在这摆了八年摊,头回知道咱这小巷子还有星级评价!"她爽朗的笑声里,透着些许无奈。
暮色渐浓时,我遇到正更换门牌的工作人员。小伙子指着新安装的"通达路12-5"铭牌介绍:"这片区正式名称去年就规范了,不过老地名确实有感情价值。您看对面宾馆的订房系统,现在还特别标注'近火车站后街'呢。"
华灯初上,巷口水果摊的灯箱亮起温暖的光。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刚下火车的旅客:"放心吧,这就是车站后街,宾馆往前直走百米就是!"那些拖着行李箱的旅客闻言露出安心的笑容,匆匆融入巷弄的灯火里。或许对于匆匆过客而言,有个能瞬间理解的称呼,比标准化地名更重要。
离开时回头望去,巷口蒸糕店的热气正模糊了崭新的路牌。忽然觉得,地名这事儿就像蒸糕上的糖稀,旧称呼黏着记忆,新名称透着规整,都在日升月落中慢慢融合成生活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