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康定何处寻叁百元恋情
折多河的水哗啦啦地流,我在康定城里转悠了叁天。跑马山上的云彩倒是好看,可我心里装着件事儿——老同学在微信上开玩笑,说康定能找到叁百块的爱情。这话听着像玩笑,可我偏想弄明白,这年头叁百块钱在康定能遇见啥?
第四天清晨,我钻进一家藏式茶馆。老板娘卓玛正在捣酥油茶,木桶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来碗糌粑?”她抬头问我,脸颊上的高原红像两朵格桑花。我要了壶甜茶,顺势问她知不知道哪里能找到叁百块的爱情。卓玛愣了一下,随即笑得前仰后合,茶壶在她手里直晃悠。
“你们这些外地人呀,”她抹掉笑出的眼泪,“叁百块在康定能买二十斤牦牛肉,或者给娃娃买叁件厚棉衣。要说爱情嘛……”她故意拉长语调,给我续了碗热气腾腾的甜茶。
转经筒转出的缘分
跟着卓玛的指点,我去了南无寺。她说在那儿或许能找到答案。寺庙的金顶在阳光下闪光,转经筒被磨得锃亮。我学着当地人的样子,边走边转经筒。有个老阿妈转得特别慢,每转一圈就喃喃念经。我凑近些,听见她在为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祈福——希望他找个好姑娘,不用花太多彩礼。
“现在结婚啊,彩礼动不动十几万。”休息时老阿妈和我闲聊,“我儿子说在成都谈恋爱,看场电影都要二百块。”她摇摇头,皱纹里藏满忧虑。我忽然想起那个叁百块的问题,便问她觉得在康定叁百块能做什么。“够给小两口买对银戒指了,”她眼睛突然亮起来,“要不,够在集市买两只小羊羔,一起养大。”
这倒是个新鲜答案。我顺着这个话题,继续在康定寻找叁百块的爱情。
第二天赶上周日,广场上格外热闹。穿藏装的青年男女围成圈跳锅庄,歌声飘过经幡。我坐在石阶上看得入神,旁边卖青稞饼的大哥递给我半块饼子:“来旅游的?我们也过情人节嘞。”
他说的“情人节”其实是当地的转山会。年轻人在这一天相约爬山,在野花盛开的山坡上对歌。要是情投意合,男孩会送女孩一条哈达,女孩则回赠自己绣的荷包。“比你们城里人过节省钱多啦,”大哥嘿嘿笑,“一条哈达叁十,荷包是姑娘自己绣的。要是非说花钱——爬完山一起吃碗牦牛酸奶,十块钱。”
我掰着指头算:哈达叁十,酸奶十块,这离叁百还差得远呢。大哥神秘地眨眨眼:“剩下的钱,够买六十斤青稞种子。开春了一起种下,秋天就有收获啦。”
在康定老街,我遇见做藏香的手艺人扎西。他的小店飘着柏木的香气,架子上摆着各种颜色的香条。听说我的来意,他放下手里的活计:“我追我老婆的时候,就是用叁百块起了家。”
原来五年前,扎西用全部积蓄买了制香原料,亲手做了第一批藏香。他妻子当时还是来旅行的游客,被小店独特的香气吸引。“她说我做的香有雪山的味道,”扎西脸上泛起温柔,“现在我们的藏香都卖到成都去了。”窗外,他妻子正在晾晒新做的香条,阳光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
黄昏时分,我又回到折多河边。河水还像叁天前那样流淌,可我对“叁百块的爱情”有了新理解。在康定何处寻叁百元恋情?也许不是真的用叁百块钱买卖什么,而是用这份心意,去守护那些朴素的相遇。
河对岸有对年轻人在拍照,女孩的藏装像朵盛开的格桑花。男孩举着手机找角度,女孩笑得眯起眼睛。我猜他们可能刚认识不久,也许是在某个节日的歌舞会上。就像卓玛说的,在康定,真心比钱包重要得多。
准备离开康定的那个早上,我又去了卓玛的茶馆。她正在教女儿绣花,小姑娘的手法还不太熟练。“答案找到啦?”卓玛抬头问我。我点点头,掏出叁百块买了二十包藏香——扎西手工做的那种。带回成都送给朋友们,就说这是从康定带来的,雪山的味道。
汽车发动时,我回头再看一眼这座小城。云雾还缠绕着跑马山,而那个对于叁百块爱情的问题,已经变成甜茶的味道留在了记忆里。或许某天我还会再来,不是为了寻找答案,只是想再听听折多河的水声,看看那些不需要太多金钱装点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