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98场体验分享,简阳九十八场亲历记述
要说简阳这座城市给我印象最深的,还得是那九十八场风格各异的在地体验。上个月趁着休假,我特意用叁天时间把这份体验清单完整走了一遍,现在回想起来,手指头还因为激动微微发颤。
第一天从老城区的茶馆戏台开始。清晨六点的青石板还沾着露水,评书先生已经拍响了惊堂木。穿灰布褂子的茶博士拎着长嘴铜壶,热水划出银亮的弧线,精准落进盖碗里。邻座大爷突然用胳膊肘碰碰我:“小兄弟,听你口音是北方来的?我们这儿的茉莉飘雪,得用碗盖这么轻轻刮叁下。”他示范的动作像在抚摸琴弦,茶香果然随着他的节奏层层绽放。
市井里的意外收获
转过街角遇见做糖画的张师傅,他舀起一勺金灿灿的麦芽糖,手腕忽快忽慢地摆动。我本来想要只兔子,他却笑呵呵地多绕了几圈:“送你对长耳朵,再添个圆尾巴。”那只蹲在石桩上的糖兔子,在晨光里亮晶晶地望着我。后来才发现,这份体验清单里藏着太多这样的温情——卖豆花的婆婆会偷偷多加勺桂花蜜,剪纸摊的姑娘把我的侧影剪得格外精神。
第二天傍晚在沱江边遇到钓鱼的李伯,他指着对岸的晚霞突然说起往事:“我在这钓了四十年鱼,见过江岸变叁回。”他收起鱼线时动作很慢,仿佛拉拽的不是鱼钩而是时光。我们并排坐在褪色的木栈道上,看货船鸣着汽笛驶过江心,船头劈开的浪花像撕开的丝绸。这种不期而遇的对话,比计划中的景点更让人触动。
夜里误打误撞走进巷子深处的面馆,老板正在揉的面团在案板上砰砰作响。他见我犹豫不定,直接推荐了家常味的牛肉面:“放心吧,我家熬的骨汤从不过夜。”那碗面端上来时,翠绿的葱花在红油里打着转,牛肉切得比别家厚实。结账时才发现价钱实在得很,老板还在叮嘱:“明天早市有新做的红油抄手,来尝尝?”
最后一天在新区见识了现代与传统的有趣碰撞。玻璃幕墙的咖啡馆里,穿汉服的姑娘们用平板电脑讨论蜀绣纹样;广场上穿轮滑鞋的少年们,绕着石雕貔貅玩花式绕桩。我坐在彩虹大桥的台阶休息时,有个戴安全帽的工人师傅凑过来看我的体验手册:“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我在简阳盖了十年楼,倒没好好看过这些。”
回程前特意又去了第一天那家茶馆。评书先生还在讲叁国,茶博士看见我就笑了,这次没等我开口,他已经往我的盖碗里多撒了把枸杞。窗外传来糖画摊的铜锣声,恍惚间觉得这九十八场体验像串在一起的珍珠,每颗都映着简阳不同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