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100米内学生约,铁力百米左右学子邀
一条消息,牵动两颗心
手机屏幕亮起,是李磊发来的消息:“铁力100米内学生约,铁力百米左右学子邀”。我看着这行字,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小子,又在搞什么名堂?铁力?是我们大学城后面那条老街吗?约什么?邀谁?
我正想着,他的电话就打过来了。“看到没?哥们儿我这文案,够含蓄吧?”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带着点得意,又有点藏不住的紧张。“我想约林姝周末去铁力街那家新开的猫咖,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口。直接说怕太突兀,这不,想了这么个‘接头暗号’。”
我一下就乐了。李磊对林姝那点心思,我们宿舍几个人早就看出来了。林姝是文学院的,就住在铁力街隔壁的宿舍区,平时最爱泡在图书馆或者逗猫。李磊这“铁力百米左右学子邀”,可不就是精准投放嘛!范围控制在百米之内,目标锁定学生,一个“约”字,带着点试探;一个“邀”字,又显得正式了些。这家伙,为了这次邀请,真是把毕生的语文功底都用上了。
“你说,她能看懂吗?”李磊的语气里充满了不确定。“万一她觉得我太拐弯抹角,或者压根没注意到这条消息怎么办?”我能想象他在电话那头抓耳挠腮的样子。年轻人的心思就是这样,既想让她明白,又怕她看得太明白;既想靠近,又怕靠得太近被拒绝。一条短短的信息,背后是翻来覆去的斟酌和一颗七上八下的心。
百米的距离,需要多少勇气
说起来,“铁力100米内学生约”这个范围,定得可真有意思。一百米,是多远呢?大概就是从我们宿舍楼走到小卖部的距离,是课间十分钟能跑个来回的长度。但在李磊心里,这一百米,好像隔着千山万水。他想跨过去,又担心步子迈得太急。
我记得自己以前也是这样。喜欢一个人,连发个“在干嘛”都要思考半天。既希望对方能感受到字面下的温度,又怕自己的热情成了别人的负担。所有的忐忑和期待,都压缩在短短的几句话里。那时候觉得,世界上最难懂的,不是微积分,而是喜欢的人回复的一个“嗯”字背后到底藏着几种情绪。
李磊这次鼓起勇气发出的“铁力百米左右学子邀”,已经算是一次巨大的突破了。至少,他把那份心意,用一种属于我们年轻人的、带着点笨拙和创意的方式,传递了出去。剩下的,就看那百米之外的回应了。
周末转眼就到了。李磊在宿舍里换了好几身衣服,一会儿问我这件显得精神不,一会儿又担心那条裤子是不是太随意。平时大大咧咧的一个人,此刻谨慎得像个即将参加重要面试的毕业生。我看着他想,青春里最动人的部分,或许就是这份为了某个人而变得小心翼翼的真挚吧。
他出门了,朝着铁力街的方向。我们几个室友趴在窗台上,看着他略显僵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百米开外的拐角处。没有人说话,但大家心里都在默默给他打气。这条短短的路,他终究是勇敢地走出去了。
傍晚时分,李磊回来了。门被推开的那一刻,我们都没急着问,但他脸上那种藏都藏不住的笑意,已经把答案写在上面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手机,在我们宿舍群里发了个大大的红包,备注是:“感谢军师,猫咖的奶茶我请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林姝其实看懂了他的“暗号”。她笑着说,收到那条“铁力100米内学生约”的消息时,她觉得这种有点傻气的真诚,还挺可爱的。
你看,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那层窗户纸,并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或惊人的举动去捅破。一条看似莫名其妙的信息,一次鼓起勇气的“铁力百米左右学子邀”,也许就能恰到好处地,连接起两颗想要靠近的心。这百米的路,走起来,好像也没想象中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