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临夏男子常走的小巷
在临夏老城区转悠,你总会碰到些有意思的巷子。这些巷子不宽,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平房。要说哪里最能遇见地道的临夏爷们,那还得数这些弯弯绕绕的小巷深处。
我头一回认真留意这事儿,是有天下午去找朋友。穿过那条叫“仁义巷”的窄道,里头可真热闹。叁五个大叔围坐在小凳上,中间摆着象棋盘,杀得正酣。旁边支着个小煤炉,茶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那股子砖茶的醇香飘了老远。他们下棋不着急,走一步想半天,偶尔聊几句家里孩子的工作,或者最近羊肉的价钱。那份悠闲,跟巷子外头马路上匆匆的车流完全是两个世界。
巷子里的老味道
再往里走,能看到些小手工作坊。有位马师傅在自家门口做糖画,小火炉,一锅糖稀,手腕那么一转一抖,凤凰啊、龙啊就出来了。他跟我说,在这巷子里做了叁十多年,好多老主顾就认他这个味儿。“年轻人嫌这儿偏,不爱来。”他笑了笑,“倒是那些老哥们,每天遛弯路过,总要站这儿跟我唠几句。”
确实,我注意到这些临夏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藏着不少这样的老手艺。补鞋的、修表的、做铜器的,铺面都不大,甚至就是个门口的小摊。来这儿的人,不光是图方便,更是找那种熟悉的感觉。巷口理发店的王师傅,他那儿还是老式的手推子,但好些人专门从新城区开车过来,就让他给理发刮脸。他们说,在这条临夏男子常走的小巷里理发,能找回几十年前的感觉。
这些巷子像个时间容器,把一种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保存了下来。你会发现,那些临夏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往往都连通着茶馆或者老字号小吃店。下午叁四点,里面坐得满满的,一壶叁泡台,一碟瓜子,能坐一下午。他们聊的内容,从国家大事到隔壁家的猫生了崽,无所不包。这种巷子里的茶馆,更像是他们的社交俱乐部。
我想,为什么临夏男人对这些小巷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在这里,他们能暂时放下各种身份,就是简单的自己。是那个小时候在巷子里踢球的孩子,是那个年轻时在巷口等过心爱姑娘的少年,是现在可以和老友自在聊天的大叔。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子,承载着他们的记忆和情感。
如今城市发展快,好多老巷子都拆了,盖起了高楼。保留下来的这几条,反而更显得珍贵。偶尔能看到年轻人拿着相机在巷子里拍照,他们大概也在寻找这种正在消失的城市记忆吧。不过我相信,只要这些巷子还在,那种熟悉的、带着茶香和象棋声的生活气息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傍晚时分,我又路过仁义巷。下棋的人散了,马师傅也开始收摊。巷子里飘起各家做饭的香味,有主妇站在门口喊孩子回家吃饭。几个刚喝完茶的中年男人慢悠悠地往外走,约着明天老时间老地方见。这样的场景,在这座城市的无数条小巷里,每天都在静静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