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小妹24小时喝茶,开原女孩全天品茶
夜晚十点的开原街头,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我站在茶室门口,隔着玻璃窗看见小婉正专注地给客人泡茶。水汽袅袅升起,她的侧脸在暖黄灯光下显得特别柔和。这已经是今天第叁次路过时看见她在忙活了,从早上九点开门到现在。
推开木门,风铃叮当作响。小婉抬头看见是我,嘴角弯了起来:“又来蹭茶喝啦?今天刚到一批凤凰单丛,要不要试试?”她边说边拿出那只熟悉的汝窑杯,动作熟练地烫杯、置茶、冲泡。茶香瞬间在小小的空间里弥漫开,像把整个春天都装进了这间茶室。
二十四小时的茶香不停歇
小婉的茶室很特别,开原小妹24小时喝茶在这儿不是句空话。她说这是从奶奶那辈传下来的习惯,“咱们开原人啊,有事喝茶,没事也喝茶。白天喝绿茶提神,下午喝乌龙解腻,晚上泡普洱安神。”去年装修时,她特意在里间加了张榻榻米,方便晚归的客人歇脚。
记得有回凌晨两点,有个代驾师傅推门进来,不好意思地说想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小婉二话没说就起身烧水,还送了碟自己做的茶点。那天我正好在写稿,听见师傅感叹:“这么晚还有地方喝茶,真舒坦。”小婉笑着回:“咱们开原女孩全天品茶是传统,夜里喝茶别有滋味呢。”
茶室里最热闹的要数下午叁点到五点。附近的退休教师、刚放学的大学生、逛街逛累的姐妹,都喜欢来这儿坐坐。小婉总能记住每个人的喜好——王老师爱喝浓酽的熟普,大学生们喜欢果香调制的冷泡茶,李阿姨每次都要多加几朵茉莉花。
上周新来的客人好奇地问:“你们开原小妹24小时喝茶,不会失眠吗?”小婉正在温杯,闻言俏皮地眨眨眼:“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喝茶经呀。比如晚上喝老白茶,不但不影响睡眠,反而睡得更好。要试试吗?”
茶香里的百味人生
茶室墙上有本牛皮纸留言册,写满了故事。翻到中间某页,看到个货车司机的字迹:“开了八小时夜车,这杯正山小种让我想起老家。”后面贴着张便签纸,是小婉的字:“赠君一杯茶,旅途皆平安。”
其实小婉去年差点关店。疫情反复那阵子,整条街都没什么人流。但她还是每天亮着灯,说万一有熟客想来呢。结果真有几个老主顾天天来报到,还自发组建了“保茶小分队”,轮流来店里喝茶聊天。现在想想,或许正是这份执着,让开原女孩全天品茶成了街坊邻居心中的念想。
端午节那天我过去,看见她在教几个年轻人包茶粽。糯米里裹着陈年普洱,蒸出来满室飘香。住对面楼的刘奶奶专门送来自己腌的咸鸭蛋,说配茶粽最好。茶室突然就变成了邻里交流站,大家喝着茶,聊着家长里短,时不时爆发出笑声。
茶凉了又续,续了又凉。小婉给我换了泡武夷水仙,茶汤橙黄明亮。她说最近在试创新,把本地南果梨和铁观音搭配,做成冷泡茶特别受欢迎。“传统要守,但也要让年轻人喜欢上喝茶呀。”
窗外飘起细雨,茶室里的客人却渐渐多了起来。有下班来放松的白领,有来写作业的学生,还有相约喝茶的闺蜜团。小婉在茶台间穿梭,裙摆拂过青砖地面,像茶园里采茶的蝴蝶。开原小妹24小时喝茶,喝的是茶,守的是人情味儿。这盏茶香飘过晨昏昼夜,温暖着每个需要陪伴的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