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西同城饮茶,潞西本地品茶相约
这几天潞西的天气渐渐转凉,窗外的梧桐叶子开始泛黄,正是适合约上叁五好友喝茶闲聊的好时节。说来也巧,上周在人民公园拐角那家新开的茶室,我就碰见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
他推门进来时带着一身秋凉,我们相视一愣,随即笑出声来。老板熟门熟路地端来炭火小炉,紫砂壶里焖着陈年普洱。热气升腾间,他忽然感慨:“在潞西想找个安静说话的地方,还真就属茶室最合适。”
茶香里的潞西慢生活
这话倒是提醒了我。现在满大街都是咖啡店,可咱们潞西人骨子里还是更习惯喝茶。城南老巷的露天茶摊,城北新区的精品茶阁,不同年纪的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角落。特别是周末午后,经常能看到退休的老师傅们围坐在竹藤椅上,一把瓜子一壶茶就能消磨整个下午。
记得有次在凤翔路那家开了二十年的老茶馆,听见邻桌两位银发老人聊天。“每天下午叁点雷打不动要来这儿坐坐”,其中一位晃着茶杯说,“倒不全是馋这口茶,主要是习惯了这个热乎劲儿”。老板在旁边擦着茶杯接话:“可不是嘛,这些年好多老主顾搬去新城区了,可每到周末还是特意坐公交回来。”
这种执拗或许就是潞西人特有的情怀。茶在这里不单是饮品,更像是个看不见的纽带,把街坊四邻的情谊都泡在了这一盏温润里。
现在年轻人也渐渐发现了饮茶的妙处。我表妹上个月刚在文创园办了场“潞西同城饮茶”主题的读书会,没想到来了四十多人。她后来跟我说,原本担心年轻人嫌传统茶会沉闷,特意准备了各式花茶和创意茶点,结果发现大家最享受的,反而是放下手机纯粹聊天的时光。
茶盏中的新风景
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不少茶室开始推出“潞西本地品茶相约”的活动。有的是茶艺师带着品鉴不同山头的茶叶,有的是组织茶友学习宋代点茶。上周路过中央大街,居然看到有家茶室在办现代茶席设计课,一群年轻人正围着青苔、枯枝和白瓷碗摆弄。
茶室老板跟我说,现在很多人来找他,不只是为了买茶叶,更想找个能静下心来的地方。“有时候客人一坐就是半天,看着像是在发呆,其实是在跟自己相处呢。”他边说边给窗边的绿植喷水,水珠在午后的光线下闪闪发亮。
这种转变挺让人欣慰的。饮茶不再是老一辈的专利,而成了现代人调节生活节奏的方式。就像我那个做设计师的朋友说的,在茶水一次次冲泡的过程中,很多纠结的事情反而慢慢清晰了。
前两天陪外地朋友逛潞西,她惊讶于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茶空间。我带她去了我最常去的那个小院,老板正在焙新到的秋茶。我们坐在桂花树下,看茶叶在盖碗里舒展。朋友忽然说:“你们潞西人真会生活,把日子过得像这杯茶,不疾不徐的。”
这话让我想了很久。或许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下意识地在茶香中守护着某种不变的东西。当热水注入茶壶的刹那,时光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
明天又约了朋友去试新到的凤凰单丛。如果你也在潞西,不妨找个闲暇的午后,走进任何一家飘着茶香的小馆。不必特意约定时间,随性的拜访往往最能体会饮茶的真意——毕竟最好的茶味,永远藏在下一泡的未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