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校园后巷闲坐品茶
傍晚五点半的下课铃刚响,我就被室友小陈拉着往学校后门走。"带你发现新大陆!"她神秘兮兮地拽着我的书包带,穿过爬满紫藤萝的镂空铁门。
拐过斑驳的红砖墙,整个世界突然安静下来。前街奶茶店的电子音乐像被掐断了线,取而代之的是老槐树下哗啦啦的树叶声。才走二十来步,就看见竹帘半卷的茶室,木招牌上只简单写着"清韵"二字。
茶香里的慢时光
老板娘正俯身给陶壶加水,蒸汽顶得壶盖轻轻跳动。她抬头看见我们,眼角笑出细密的纹路:"同学坐外边吧,这会儿有风。"
藤编桌椅随意摆放在青石板上,隔壁桌的学姐在翻一本毛边的小说,茶烟袅袅升起,在她镜片上蒙了层薄雾。我要了杯本地产的刺玫茶,小陈则点了招牌奶茶——用正山小种调的,她说这叫"中西合璧"。
等茶的工夫,我发现这条后街藏着好多故事。修单车的大爷在墙根摆弄链条,卖糖葫芦的推车吱呀呀经过,穿汉服的女生抱着琵琶走进琴行。这些画面像老电影,和百米外商业街的喧嚣隔着结界。
茶端上来时,玫瑰香扑了个满怀。老板娘特意提醒:"第一泡要闭眼喝。"照做之后,舌尖先尝到清甜,而后才是若有若无的涩,像刚结束的青春期。
小陈突然碰碰我手肘:"看斜对面那家饺子馆。"透过蒸腾的水汽,能看见店里扎马尾的姑娘正在包饺子,手法快得带出残影。据说她去年刚从我们学院毕业,现在已经是这条街的"饺子西施"了。
住在后街筒子楼的王奶奶常来喝茶,她告诉我五十年前这里还是片白桦林。现在虽然铺了水泥路,但每年春天,总有倔强的草芽从砖缝里钻出来。
暮色渐浓时,茶壶见了底。隔壁桌的学姐合上书,把剩下的龙井慢慢浇在槐树根上。这个动作她做得很自然,像是延续多年的仪式。
路灯次第亮起,我们在晚风里慢慢往回走。回头望去,茶室的灯笼在夜色中晕开暖黄的光,像枚温润的印章,盖在大学生活的某页。
后来每次路过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小院,我都会想起那个黄昏。原来有些地方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时间走得慢些,再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