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品茶上课工作室,阳春茶艺研习课堂
推开门,迎面是淡淡的茶香,不浓,却足够让人瞬间静下来。几位学员正围着长桌安静地坐着,手里捧着自己刚泡好的第一道茶。有人眉头微蹙,有人嘴角含笑——那种专注又放松的氛围,在别处还真不多见。这就是阳春品茶上课工作室给我的第一印象。
说来也怪,现在大家手里都捧着手机,能静下心来摸一摸茶叶、闻一闻茶香的机会反而变少了。记得第一次来上课时,老师说的那句话特别打动我:“茶不争,水不问,但相遇的那一刻,故事就开始了。”当时听得半懂不懂,现在慢慢明白了——原来品茶品的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种心境。
从烫杯温壶开始
在阳春茶艺研习课堂,每个动作都有它的道理。光是准备环节就很有意思——为什么要先烫杯温壶?老师说,这不只是清洁,更是让茶具“醒过来”。冰冷的杯子遇上热水,会吸收温度,茶叶的香气就不能完全释放了。就像我们做事之前,总要先热热身嘛。
有个大姐第一次来,手忙脚乱的,水洒了一桌子。老师笑着帮她擦干净:“别急,茶不怕等,它等了我们那么多年,我们多等它一会儿又算什么?”这句话一说,整个教室的气氛都轻松了。确实,在这里,慢一点没关系,重要的是感受每个步骤带来的变化。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泡茶时不再看时间了。注水、出汤、分杯,整个过程变得很自然。有时候甚至会忘记下一步该做什么,但手自己就会动起来——这大概就是肌肉记忆?不,更像是和茶具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茶香里的惊喜
最让我惊讶的是,同样的茶叶,不同的人泡出来味道真的不一样。上周我们做了个小实验:六个人同时泡同一款龙井,结果每杯的滋味都有细微差别。有的清冽,有的醇厚,有的带着意外的花香。
老师说,这很正常。每个人的注水手法、出汤时间,甚至当时的心情,都会在茶汤里留下印记。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做饭,同样的食材,每家每户的味道都不一样。现在懂了,那些差异里,藏着的都是人的温度。
在阳春品茶上课工作室,这样的发现几乎每周都有。有时候是某款茶的独特回甘,有时候是某个冲泡技巧的突然开窍。每次带着新收获回家,总觉得这一整天都特别充实。
最近我开始在家里也摆了一套茶具。周末的早晨,不再急着刷手机,而是先烧水泡茶。邻居阿姨有次串门,看我慢悠悠地摆弄茶具,好奇地问:“现在年轻人还喝功夫茶?”我笑了笑没多解释,给她也倒了一杯。她喝完后若有所思:“这茶……好像特别甜。”
其实茶叶还是普通的茶叶,可能是冲泡时的那份用心,让它变得不一样了吧。在阳春茶艺研习课堂学到的,早就不止是泡茶的技巧了。
现在每次路过工作室,看到里面亮着的暖黄灯光,都会觉得特别安心。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能有这么一个让人慢下来的地方,实在是件很幸福的事。下次要是你有空,不妨也来坐坐?第一泡茶,我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