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学生喝茶兼职,学生课余茶座兼职体验
傍晚六点,下课铃刚响,王磊就匆匆收拾书包往校门口走。室友喊他去食堂,他扬了扬手里的工牌:“今晚有班,得去茶座。”
这家叫“漠上茶香”的休闲馆离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不远。推开木门,风铃轻响,王磊利落地系上藏青色围裙。他负责的片区来了叁位客人,是附近油田公司的年轻工程师。其中戴眼镜的那位熟门熟路地点了白茶,还问王磊:“你们这儿新到的滇红怎么样?”
从生疏到熟练的蜕变
刚开始做这份克拉玛依学生喝茶兼职时,王磊连茶具都认不全。有次不小心把客人点的正山小种用玻璃壶冲泡,被领班提醒应该用白瓷盖碗。他现在能准确说出不同茶叶的水温和浸泡时间,甚至学会了辨认熟客的偏好——那位工程师总在加班后来,喜欢安静地坐在角落看一会儿书。
“其实挺锻炼人的。”王磊边说边擦拭茶盘,“得记住二十多种茶叶的特点,还要观察客人状态。遇到单独来的客人,聊几句家常;要是谈正事的,就尽量不打扰。”他记得有个女生连续来了叁天,每次都点蜜兰香单丛,临走时在意见簿上写:“谢谢那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他泡的茶特别暖。”
茶座老板是位四十出头的大姐,年轻时也做过各种兼职。“这些学生娃娃不容易,”她端着刚烤好的馕出来,“既要顾学业又要打工。不过你看小王,现在接待客人多稳当。”墙上贴着排班表,七八个名字后面标注着不同时段,都是附近大学的学生。
茶香里的温暖相遇
周末下午总是最忙的。王磊端着茶托穿梭在卡座间,听见不同口音的对话。有从乌鲁木齐来的游客好奇询问克拉玛依的气候,也有本地老人用带着甘肃口音的方言称赞茯砖茶正宗。这种学生课余茶座兼职体验让王磊接触到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他学会了听声辨位,能根据脚步声判断是否需要续水;也懂得了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该上前介绍新茶,什么时候该保持距离。
最让他触动的是上月某个雨夜。店里只剩一位阿姨在喝陈皮普洱茶,王磊正清理茶具,阿姨忽然说:“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在西安读大学。”她轻轻转动茶杯,“看见你们这些孩子,就像看见她。”那天王磊下班晚了半小时,但觉得特别值得。
现在王磊已经能熟练地同时照看叁个茶台。他喜欢看茶叶在热水中舒展的样子,像这座城市里慢慢展开的生活图景。窗外是克拉玛依特有的湛蓝天空,室内飘着茶香,学生们在这里端茶送水,也在这里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生。
月末领工资时,王磊特意留出叁百块:“下次回家给奶奶带盒玫瑰红茶,她肯定喜欢。”茶座的工作还在继续,风铃响起时,他又扬起标准的微笑迎向新来的客人。这份学生课余茶座兼职体验教会他的,远不止如何泡好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