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日照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

发布时间:2025-11-04 02:21:47 来源:原创内容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第一次听人说“炮楼”还以为是抗战时期的军事碉堡呢,结果同学指着远处几栋高楼说:“就那儿,我们晚上撸串的地方。”当时我就乐了,这名字起得可真够形象的。

那几栋楼其实挺普通的外墙有些斑驳,楼间距窄得晒被子都得挑时候。可偏偏就在大学城对面,一楼全是小店,二楼往上住着学生和附近打工的年轻人。白天看着安静,一到晚上,麻辣烫、烧烤摊、奶茶店全亮起灯,热闹得跟夜市似的。

烟火气里的日常

去年秋天我去找学弟吃饭,他带我去“炮楼”后面巷子里的炒面摊。老板娘边颠锅边念叨:“你们这些学生啊,毕业了还老往回跑。”正在等餐的男生接话:“可不是嘛,别处找不到这么实惠的。”这话真不假,十二块钱的炒面能加叁种配料,厚厚的煎蛋铺满整个饭盒。

坐在塑料凳上吃面时,学弟指着斜对面的网吧说那是他室友通宵赶论文的据点,又指指隔壁打印店:“期末那儿排队能排到马路上。”我抬头看那些亮着灯的窗户,有的窗台晾着球衣,有的挂着风铃,还有间屋子窗台上摆满多肉植物。

这种地方确实说不上高大上,但特别真实。你能在五金店隔壁找到卖手抓饼的,理发店二楼开着自习室,修手机的小哥顺便代收快递。所有空间都被利用到极致,像学生们的集体宿舍楼,只不过这个“宿舍”横跨了好几条街。

有回碰到个已经工作的学长,他说最想念的就是“炮楼”路口那家煎饼果子。老板娘记得他不要葱多加辣,每次都会问:“今天课多不多?”这种被陌生人记得的感觉,离开校园就很少遇到了。

名字背后的温度

对于“炮楼”这个称呼,我问过好些人。大四的学生说可能因为楼造型方正像碉堡,大一的觉得是熬夜“爆肝”写作业的谐音。管后勤的老师听到这个叫直皱眉:“太不雅观!”可学生们照叫不误。

其实在不少大学城周边都有这样的区域,北京叫“城中村”,武汉称“堕落街”,我们这儿就成了“炮楼”。说到底,这是学生们用自己方式给生活场景取的小名,带着点儿戏谑,更多的是亲切。

去年听说这片可能要改造,朋友圈里刷屏的都是“炮楼再见”。已经毕业的学姐发动态说:“我的青春存在过麻辣烫的蒸汽里,存在过打印店的油墨味里,也存在这个被叫做炮楼的地方。”

现在每次路过,我还是会多看几眼。新开的奶茶店换成了连锁品牌,但拐角修鞋的老爷爷还在。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在巷子里穿梭,和当年我们下课抢食堂的架势一模一样。或许某天这些楼真会被拆除,但那些熬过的夜、吃过的宵夜、聊过的人生,都变成故事留在了这个被戏称为炮楼的地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