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水磨工作室喝茶,唐山茶馆水磨坊品茶
唐山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子,我推开那扇虚掩的木门,青砖墙上爬着几株牵牛花。水磨石地坪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这就是朋友念叨了半年的唐山水磨工作室。
老板娘正在茶台前碾茶,见我进来抬头笑了笑:“新到的凤凰单丛,正好试试。”她身后那台老水磨发出规律的咕噜声,像在给茶水打拍子。说来也怪,在别处喝茶总静不下心,在这儿听着石磨声反倒踏实。
水磨声声慢
“这磨盘比我年纪都大。”老板娘往壶里注水,“祖辈用他磨过面粉,现在磨茶粉做茶点。”水流冲进紫砂壶激起茶香,和空气中飘着的芝麻香混在一起。隔壁桌的大爷端起茶杯眯着眼:“现在满大街都是咖啡店,就这儿还留着老唐山味儿。”
水磨工作室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把老物件儿玩出了新花样。他们用传统石磨研磨芝麻、糯米,配上当季茶叶制作茶食。那天尝到的桂花茶糕,入口即化,尾调带着单丛茶的蜜韵,配着武夷山岩茶真是绝了。
常来的客人老周告诉我,他每周必来报到:“你瞧这水磨转得多自在,咱们现在做事都太着急。”可不是么,石磨转一圈是一圈,就像喝茶要一口一口品。现代人总想着十分钟泡杯茶包,却忘了喝茶本来就是件慢事情。
第二次去时恰逢雨天,雨点打在瓦片上叮叮咚咚。工作室里挤着躲雨的路人,老板娘给每人都递了杯热茶。有个姑娘捧着茶杯惊喜地说:“这茶喝着有阳光的味道!”其实哪是阳光,不过是水磨工作室坚持的古法烘茶,让茶叶保留了山野气息。
现在城里新开了不少模仿者,但总差些意思。要么水磨成了摆设,要么茶点太花哨。还是这家老店最懂,唐山水磨工作室喝茶的精髓不在形式,而在那份从容。就像他们墙上那幅字写的:“磨转千回方得真味”。
前几天路过发现他们在教小朋友磨豆浆,孩子们围着石磨叽叽喳喳。这倒挺好,让年轻一代摸摸石磨的纹理,闻闻茶香,比在手机里看一百遍传统文化课都强。老物件就这样活了起来,在茶香里继续讲着唐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