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品茶外卖工作室,连州茗茶外送工作坊
最近路过城南老街,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连州品茶外卖工作室。墨绿色的招牌不太起眼,倒是门口飘来的茶香勾着人往里走。老板是个穿着棉麻衫的年轻人,正坐在茶海前烫杯子,见人进来就抬头笑笑:"先坐会儿,这泡凤凰单丛马上就好。"
说来也怪,明明写着外卖工作室,里头却摆着两张老榆木茶台。青瓷茶罐沿墙排列,标签上手写着"桐木关正山小种""狮峰龙井明前头采"。竹篓里堆着当天要送的茶包,每包都夹着手写便签:"张老师的老白茶焖泡壶,记得用85度水""李姐的冷萃乌龙在左手边冰箱"。
茶香里的烟火气
等着取茶的工夫,老板递来一盏蜜兰香单丛。茶汤在金鱼杯里漾出琥珀光,还没喝就闻到栀子混着蜜糖的香气。"很多人觉得喝茶非得正襟危坐,"他边说边往公道杯里续水,"其实外卖茶包用马克杯泡着也不错,办公桌上搁一杯,键盘敲得都轻快些。"
这话倒让我想起隔壁写字楼的陈会计。自从发现这家连州茗茶外送工作坊,她每周都订七日茶包组合。早晨用保温杯焖滇红配鲜肉月饼,下午换鸭屎香单丛提神。有回下雨天不小心多送了份茶点,老板骑着电驴追到电梯口,纸袋里碧根果酥还带着烤箱的余温。
墙上的送货地图挺有意思。红钉子在老城区星罗棋布,几个蓝钉子甚至扎到了城郊工业园。最远的订单要跨半个城,客人指定要带洞的紫砂壶,说是养了叁年突然碎了,非得用同款壶配武夷水仙。那天老板送完货回来,摩托车箱里多了罐客人回赠的自家晒的柿子干。
温度比规矩重要
见过他给幼儿园老师培训茶艺课。孩子们踮脚围在茶席边,小胖手学着抓盖碗。"不教茶道仪轨,"他托着小朋友的手腕示范,"就让他们闻干茶香,看茶叶在玻璃杯里跳舞。"后来有个孩子妈来说,家里五岁娃现在每天追着问今天喝什么茶,比喝可乐还积极。
暮色染红玻璃窗时,外卖订单开始密集响起。实习生姑娘对照清单装盒,不忘在茉莉龙珠茶包旁塞两枝新鲜的黄桷兰。保温箱里分出叁格:60度区放着要保温的陈皮老白茶,常温区是冷萃茶玻璃瓶,冰盒里镇着现摇的鸭屎香柠檬茶。电驴尾灯亮起时,茶香混着晚风飘出去很远。
桐木关的红茶在白瓷壶里舒展开,像暮云浸染远山。忽然觉得,这间工作室不像茶叶店,倒更像老式杂货铺。称重包茶的牛皮纸沙沙响,盖碗碰撞声伴着烧水壶咕噜,偶尔传来两句和熟客的闲聊:"您上回说喉干,今天特意配了点白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