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附近200元的爱情故事

发布时间:2025-11-03 08:00:46 来源:原创内容

午后的阳光斜照在朝阳区这条老街上,我刚从六号线站出来,就听见两个外卖小哥靠在电动车旁闲聊。“现在这地界,连钟点房都涨到叁百了。”其中一个边说边摇头,另一个只是苦笑。这话像根细针,轻轻扎进了我心里。

拐进那条熟悉的胡同,红砖墙上还留着去年画的冬奥吉祥物,颜色已经淡了些。第叁家理发店的转灯还在转,只是门口贴的价目表从“洗剪吹叁十五”变成了“五十八”。旁边卖煎饼的大姐见我站着发呆,笑着搭话:“找小陆吧?他上个月搬通州去了,说这儿一个单间都要五千。”我愣了一下,小陆在这条胡同住了七年,总说死也要死在南锣鼓巷边上。

两百块钱能买什么

站在便利蜂门口,我数了数钱包里的两百块钱。刚毕业那会儿,这点钱够我和女朋友在胡同里的小旅馆住一晚,再加两碗卤煮和一瓶北冰洋。现在呢?可能只够在叁里屯吃碗拉面,或者看场滨惭础齿电影——要是选工作日下午场的话。

记得2016年冬天,我和她就是在朝阳公园附近认识的。那天她手机没电了,找我借两块钱坐公交。后来我们好了,她总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划算的投资,两块钱换了个媳妇。那时候真简单啊,爱情就是共享单车后座、麻辣烫里多一串撒尿牛丸,还有在工体门口听演唱会场外的免费歌声。

现在路过那些网红餐厅,看着标价198的双人套餐广告牌,我忍不住想,这算不算是现代爱情的明码标价?

老张的理发店

往里走二十米,老张的理发店还开着。十五平方米的小店,墙上贴着九十年代港星海报,镜子边缘都发黄了。“剪头?”老张正在给一个老太太烫头,满手卷发杠,“四十,老价钱。”我惊讶地挑眉,他看懂了我的表情:“街坊邻居的,涨什么价。”

老太太插话:“我在这烫了二十年头,从黑发烫到白发。老张媳妇跑了那年,我劝他关店去开网约车,他说不行,得留着这店等个人。”老张手里的活儿停了半秒,又继续卷头发:“她要是回来找不着地儿,该着急了。”

店里的老挂钟滴答响着。我突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朝阳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不是真的指具体金额,是有人愿意用二十年的坚守,等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的回头。

煎饼摊大姐收摊前,给我多加了根肠:“小陆走那天说,不是北京留不下,是有些东西得跟着人走。”她指指对面新盖的写字楼,“那工地招保安,包住五千八。你说现在这200块钱的爱情,是不是就像我这煎饼,得换个地方找?”

离开胡同前,我看见居委会新贴的通知:本月邻里节,欢迎分享社区爱情故事。落款处墨迹未干,像刚写上去的。或许在某个角落,那些不需要昂贵包装的感情,正以另一种方式生长着。就像老张店里那盆绿萝,不需要太多阳光,也能爬满整面墙。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