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做服务的小巷子,安陆小巷里的服务点

发布时间:2025-11-02 13:41:25 来源:原创内容

安陆做服务的小巷子

那天下午叁点多,太阳斜斜地照着,我拐进了安陆老城区这条不起眼的小巷。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的青苔绿得深沉,空气中飘着谁家炖肉的香味。住在巷口的王奶奶正坐在竹椅上择豆角,看见我来,笑眯眯地指了指前面:“找老李修鞋吧?再往前走两个门就是。”

这条安陆小巷里的服务点,藏着不少像老李这样的手艺人。他的修鞋铺子窄得只能容两个人转身,可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见我盯着他手上那只开了线的皮鞋,他头也不抬:“放着吧,半小时后来拿。”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旁边等着的大叔插话:“老李在这巷子修了二十年鞋,手艺没得说。”

再往里走,拐角处是孙阿姨的裁缝铺。她正踩着老式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像在敲着岁月的节拍。“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这个了,”她推推老花镜,“但老街坊就认我这手艺。”说话间,她手里的布料已经变成了一条合身的裤子。墙上挂着的记事本写满了预约,密密麻麻的。

要说这安陆做服务的小巷子最热闹的,还得是傍晚时分。五金店的老周开始在门口摆弄他的那些铁器,叮叮当当的;理发店的张师傅给最后一个客人刮着脸,热毛巾的蒸汽模糊了玻璃窗。巷子深处飘来饭菜香,那是开在自家客厅的小饭馆开始营业了。这些安陆小巷里的服务点啊,看起来简陋,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大家的日常需求。

我忽然想起早上遇见的水果摊老板娘。她的摊子就支在巷子中间,叁轮车上摆着当季最新鲜的枇杷。“都是附近果园现摘的,”她撩起围裙擦擦手,“比超市的便宜还新鲜。”有个大妈来买苹果,她顺手多塞了两个:“今天这批特别甜,您尝尝。”这种熟人之间的默契,在大商场里是很难体会到的。

巷子里的那份人情味

住在巷尾的陈先生说,他搬去新小区住了半年又搬回来了。“这儿方便啊,”他掰着手指头数,“修鞋的、改衣服的、配钥匙的、修家电的,走两步全齐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认识,有什么事喊一嗓子就有人帮忙。”他说上次家里水管漏水,五金店老周二话不说就带着工具上门了。

夜幕慢慢落下,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那些安陆做服务的小巷子开始换上另一副面貌——暖黄色的灯光从各家店铺里漫出来,把青石板路照得泛着光。老李还在他的修鞋铺里忙活着最后几件活儿,孙阿姨已经收工,正和邻居在门口聊天。这条巷子就像个不紧不慢的老人,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着。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安陆小巷里的服务点太过普通,甚至有些落伍。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店铺,织成了一张细密的生活网。它们不讲什么大道理,就是实实在在地帮街坊邻居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顺便也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缝补得更加结实。

临走时我又路过老李的修鞋铺,他正在收拾工具准备打烊。看见我,他扬了扬手里修好的鞋:“以后鞋坏了尽管拿来。”这话说得平常,却让人心里踏实。我想,这就是小巷子最珍贵的地方——它不仅提供服务,更守护着一种渐渐稀缺的生活温度。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