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站街快餐约学生,鹤山路边快餐学生约见

发布时间:2025-11-03 03:15:54 来源:原创内容

夜幕下的鹤山老街,路灯把行道树的影子拉得老长。几家快餐店的霓虹招牌忽明忽暗,照着偶尔经过的电动车。老陈把摩托车停在巷口,点燃一支烟,目光扫过街角叁叁两两的身影。

“这么晚还出来?”旁边卖水果的摊主凑过来搭话。老陈吐个烟圈,下巴朝对面扬了扬:“等孩子补课下课。这条街最近挺热闹啊。”

摊主会意地笑了:“都是图个方便。附近几所学校的学生,放学懒得跑食堂,都爱来这儿解决晚饭。”他拆开一包新的一次性餐盒,塑料膜哗啦作响,“这些快餐店开了七八家,价格便宜,出餐快,学生娃儿最爱。”

街边小店的生意经

“美味快餐”的老板娘正麻利地打包盒饭。她这家店不到十平米,灶台却擦得锃亮。“学生娃儿时间紧,”她把打包好的青椒肉丝饭递给骑手,“我们专门做了几个快手菜,五分钟就能出餐。”挂在门上的风铃叮当响,又进来两个穿校服的学生。

穿蓝色校服的男生熟门熟路:“阿姨,老样子,两份鱼香茄子饭。”他转头对同伴说,“比食堂好吃多了,还不用排队。”老板娘笑着应声,顺手往饭盒里多舀了半勺菜。她记得这俩孩子,每周叁补课都会来。

这条街的业态悄悄变了。原本的五金店、理发店陆续关张,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快餐小吃。红底黄字的招牌一个接一个,竞争激烈,但生意都不错。主要客源就是附近两所中学的学生,还有周边工地的工人。

老陈掐灭烟头,看着对面陆续亮起的招牌。他想起儿子前阵子也说和同学在这条街吃过饭,当时没太在意。现在仔细看,光“学生快餐”这样的店名就有叁家。这些小店摸准了学生的需求——便宜、快速、味道重,正对年轻人胃口。

外卖骑手小张在“美味快餐”门口刷着手机等单。他每天傍晚都要在这条街接十几单:“基本都是学生点的,集中在晚上六点到八点。有时候一栋宿舍楼能送七八份。”他的保温箱里,五份盖饭正冒着热气,目的地都是旁边的鹤山实验学校。

不过问题也慢慢浮现。有家长在社区群里抱怨,孩子总吃这些重油重盐的外卖,肠胃受不了。居委会上门检查过几次卫生,要求所有店铺明厨亮灶。但学生们似乎不在乎,照样把这条街当作食堂。

天色完全暗下来,路灯“啪”地全亮了。整条街突然活了过来,各家店铺都挤满了人。穿校服的学生叁五成群,站在店门口等餐,嬉笑声、催促声混成一片。一辆辆外卖电动车在人群中穿梭,车灯划出一道道流动的光带。

老陈终于等到儿子。男孩从“美味快餐”里小跑出来,手里还拎着打包好的炒饭。“爸,给你也带了一份。”他跨上摩托车后座,头盔都没戴稳就催着快走,“晚上还有自习呢。”

摩托车汇入车流,消失在街角。老板娘送走最后一波学生,开始收拾灶台。她望着桌上那迭厚厚的订单,盘算着明天要多备些鸡丁和番茄。这条不起眼的老街,靠着这些学生娃,硬是撑起了七八家快餐店的生意。

街对面的网吧又亮起招牌,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推门进去。他们手里还提着刚买的盒饭,显然准备通宵。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面上,忽长忽短,像这条街的生意,说不上多红火,但总有人需要。

风铃又响了,不是顾客,是夜风。老板娘关掉霓虹招牌,拉下卷帘门。铁门撞击的声音在空荡的街道回响,惊起了电线上的麻雀。明天下午四点,这些店铺会再次开门,迎接放学的学生,周而复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