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连州少年少女共度时光
连州的夏天总是带着青草的气息,操场边的梧桐枝叶密密匝匝地遮住半边天空。几个男生正踮着脚修理教室的窗帘轨道,女生们则在下面扶着梯子,时不时提醒着“往左一点”“小心挂钩”。阳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在地上投出斑驳的光影。
这样的场景在连州中学很常见。男生女生们总是一起完成各种任务,从布置教室到筹备校园活动,从打扫卫生到组织运动会。记得有次篮球架坏了,几个高个子男生轮流抡锤子加固底座,女生们就蹲在旁边递螺丝、扶支架。汗水顺着鬓角往下淌,大家都顾不得擦,直到黄昏时分终于把篮筐修得结结实实。
共同成长的印记
其实刚开始可不是这样。初一刚入学那会儿,男生女生之间还隔着一道无形的墙。男生觉得女生娇气,女生嫌男生毛躁。改变发生在去年秋天的社会实践周,全班要去山区小学支教叁天。山路颠簸,男生主动背起最重的教学器材,女生则细心准备了急救包和零食。在那所只有叁间教室的乡村学校里,他们一起给孩子们上课、做游戏、修理课桌椅。晚上挤在简陋的宿舍分享各自带的咸菜和饼干时,那道墙不知不觉就塌了。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劳动课上,男生会帮女生搬重物,女生则把带来的水分给大家;文艺汇演前,女生教男生打拍子,男生负责调试音响设备。这种默契不是刻意培养的,就像溪水流过石子,自然而然就磨出了圆润的弧度。
上周五的大扫除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大扫除嘛,本来是个苦差事,可他们偏偏能找出乐子来。擦窗户的男生站在窗台上搞怪,逗得底下递抹布的女生笑弯了腰。拖地的几个同学排成一行,像跳集体舞似的往前推进。班主任站在门口直摇头,嘴角却带着笑。等收拾完教室,不知谁提议去小卖部买冰棍,于是呼啦啦一群人涌出校门,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就像散落的珍珠,被时光的线串成了项链。也许很多年后,他们不会记得某次考试的具体分数,但一定会记得某个午后,大家一起趴在走廊栏杆上分享的绿豆冰棍,记得运动会上互相加油的呐喊,记得那个总爱掉链子的窗帘被修好时,全班一起鼓掌的瞬间。
教室后墙的照片栏里,贴满了他们各种活动的合影。有在校运会接力赛后累得东倒西歪的,有在科技节围着机器人调试程序的,有在音乐教室合唱时认真投入的。每张照片里,男生女生的笑容都那么真切,仿佛能听见快门按下时爆发出的欢声笑语。
青春大概就是这样吧,没有太多惊天动地,却在这些看似“差差”的日常里,藏着最珍贵的默契。就像连州初夏的风,轻轻拂过少年们的白衬衫,然后继续往前,吹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