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大学城学生暗号,晋中大学城寻同学暗语
那段只有我们懂的时光
前两天路过大学城,看见几个学生凑在一块儿,其中一个压低声音说了句什么,另外几个人立刻会意地笑起来。这场景太熟悉了,让我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我们也有这种心照不宣的“通关密语”。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大学城里的学生暗号,就像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摩斯密码。比如当年在我们学校,要是有人在食堂问“今天有特色菜吗”,听起来是在问饭菜,实际上是在问晚上有没有讲座。答一句“厨师休息”,那就是活动取消了。这种晋中大学城学生暗号,外人听了完全摸不着头脑,可对知道内情的同学来说,一个字就够了。
暗语这东西吧,它不写在学生手册里,也没有老师会教。它们就像春天的蒲公英,不知不觉就在校园里飘散开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大二那年想约心仪的女生看电影,在图书馆碰到她,愣是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周末的课,你去上吗?”她抬头看我一眼,抿嘴笑了:“哪门课?”我赶紧接上:“听说挺有意思的那门。”就这么来回两叁句,旁边同学还以为我们在讨论学习呢。
其实想想,这些晋中大学城寻同学暗语能流传开来,还真不是故弄玄虚。宿舍楼晚上要关门,想晚归的同学就得和朋友对暗号——在群里发个表情,对方回个数字,这就约好了几点在侧门碰头。既避开了宿管阿姨的注意,又不会在群里说得太直白。
每个年级、每个专业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文科生喜欢用书名当暗号,理科生爱拿公式说事儿,体育生的暗语就更直接了——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彼此就懂了。这些暗语在晋中大学城学生之间悄悄流传,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现在毕业好些年了,偶尔和大学同学聚会,有人突然冒出一句当年的暗号,大家还是会相视一笑。那些简单的词语背后,藏着我们最张扬的青春,最纯粹的友谊,还有那些现在想起来都会脸红的懵懂感情。
前几天学弟告诉我,现在他们又有了新的暗号系统。食堂变了,教学楼翻新了,连操场都铺了新的塑胶跑道,可这些晋中大学城寻同学暗语的传统倒是一直没变。可能这就是大学城独特的文化吧,总需要一些只有自己人懂的信号,来标记这段独一无二的时光。
有时候下班开车绕到大学城周边,看着那些叁五成群的学生,听着他们偶尔飘进耳朵里的只言片语,我会忍不住猜想——他们现在用的,又是什么样的暗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