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站街快餐约学生,附近学生快餐约见
这几天朋友圈里总能看到些奇怪的动态,有个叫“姜堰站街快餐约学生”的账号到处加人。这事儿挺邪门的,你说现在这些打广告的都这么明目张胆了吗?
昨儿个下班路过姜堰二中,看见几个小年轻蹲在校门口刷手机。其中有个穿校服的男生突然笑起来,把屏幕转向旁边同学:“你看这个‘附近学生快餐约见’,头像还是个穿校服的自拍。”我装作系鞋带慢下脚步,听见他们议论说这账号经常在附近的人里出现。
藏在手机背后的影子
回家我也搜了下,果然在叁个社交平台都找到了类似账号。这些账号清一色用年轻女孩当头像,介绍都写着能提供“特殊陪伴”。最让人不舒服的是,它们专门定位在学校周边,像闻到腥味的猫似的。
我试着用附近学生快餐约见这个关键词在贴吧里搜,结果跳出来十几个讨论串。有个帖子描述得特别直白:“就在校服店隔壁巷子,去了直接报班级”。这未免也太猖狂了,把见不得光的事说得跟点外卖似的。
想起我们上学那会儿,放学也就是去游戏厅打两把拳皇。现在这些孩子面对的诱惑,可比我们那时候复杂多了。手机随便划两下就能接触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防都防不住。
前两天和居委会王大姐闲聊,她说最近总接到家长反映,孩子晚上抱着手机不睡觉。有个初二男生半夜偷溜出门,被家长在网吧门口逮个正着。问起来才知道,是通过某个“姜堰站街快餐约学生”的群组联系的。
看不见的网
今天特意去学校周边转了转,发现那些小巷里的奶茶店、网吧都成了据点。下午四点多,已经有些社会青年在附近晃悠。他们也不做什么,就靠在电动车上玩手机,偶尔抬头打量过往的学生。
有个戴眼镜的男生从书店出来,马上被个黄毛拦住了。我假装在路边摊买煎饼,听见黄毛压低声音说:“兄弟,要刺激的不要?都是你们学校的。”那男生慌忙摆手,抱着书快步走了。
煎饼摊老板摇摇头:“这月第叁回了。这些人都蹲在书店门口,专挑老实孩子下手。”他边说边翻着煎饼,“上周还有个女生哭着从巷子里跑出来,校服领子都扯坏了。”
我问他怎么不报警,老板苦笑:“抓不完的。今天端了这个点,明天换个地方又冒出来。现在这些人都用暗语,管这个叫‘附近学生快餐约见’,警察来了就说在等人。”
这话让我心里发沉。这些藏在暗处的交易,就像黏在鞋底的口香糖,明明知道在那里,却很难彻底清理干净。
走到公交站时,看见两个女生在讨论新出的口红。其中一个说:“我昨天看到个超便宜的代购,只要扫码加群就行。”另一个提醒她:“小心是那种‘姜堰站街快餐约学生’的套路,先骗你加好友。”
看来孩子们也不是完全没防备,只是这些陷阱伪装得越来越好,有时候大人都分不清真假。
回家时天都黑了,小区楼下几个初中生在打篮球。看着他们汗涔涔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些简单纯粹的快乐特别珍贵。真希望他们永远不用面对那些藏在手机里的阴暗角落。
手机突然弹出条推送,又是那个关键词。我划掉通知,抬头看见月亮已经从楼缝间升起来了。明天该去学校找老师聊聊,虽然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总得有人站出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