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喝茶上课群,金坛茶道学习交流圈
最近被啦进一个叫“金坛喝茶上课群”的微信群,挺有意思的。起初还以为就是普通茶友群,没想到里面热闹得跟茶馆似的,每天消息滴滴答答响个不停。
有次群里聊到泡茶水温,我随口说了句“绿茶不是都用沸水吗”,结果好几位茶友立刻跳出来纠正。那位叫“老茶客”的大叔发了段语音,慢悠悠地说:“小伙子,明前龙井娇贵着呢,八十度水刚好,沸水一冲就把嫩芽烫熟啦!”接着有人贴出不同茶类的适宜水温表,还有人分享自己烧水时观察水泡大小的经验。这么一来二去,我居然把这个知识点记得特别牢。
茶香里的共同记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个金坛茶道学习交流圈渐渐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上周感冒喉咙痛,群友“茉莉”私信教我调制陈皮雪梨茶,还说“记得加两片老白茶润喉”。按照她的方子煮了叁天,嗓子真的舒服多了。这种被陌生人关心的感觉,在冷冰冰的网络世界里显得特别珍贵。
上周末的线下活动更是让人难忘。在城南宋老师的茶室里,七八个群友围坐品鉴叁款不同年份的普洱。新茶青涩凛冽,五年茶醇和温润,十年茶……哎,那滋味真不知该怎么形容,像是把整个秋天的阳光都收进了茶汤里。我们轮流闻香、观色、品味,争相描述自己的感受,有人说像走进雨后森林,有人觉得像旧书房里的檀木书架。原来同样的茶,在不同人的味蕾上会绽放出截然不同的风景。
现在每天打开手机,总会先看看这个群又有什么新鲜事。可能是有人淘到特别的茶具,可能是分享茶点搭配心得,偶尔还会聊聊生活里的喜怒哀乐。记得前些天群主发了段话:“咱们这群人呐,因茶相聚,却不只于茶。”确实如此,在袅袅茶香中,我们慢慢品出了人情味。
前几天看到新入群的90后姑娘小林在问:“想给爸爸买生日茶具,该怎么选?”瞬间十几条建议涌出来,从材质到器型,从品牌到价格,还有提醒她注意壶嘴出水是否顺畅的细节。看着她连发叁个作揖的表情,我不禁想起自己刚入群时的模样。这种代代相传的温暖,或许正是金坛喝茶上课群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