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大学门口暗号变了,校门暗语今已更新
昨天傍晚路过灯塔大学西门时,发现几个学生站在岗亭旁嘀嘀咕咕。穿着格子衫的男生对着保安挠头:“不是'求知若渴'接'饮水思源'吗?”保安大叔摆摆手,眼角笑出两道深纹:“改啦,现在要问'书山有路'。”
人群里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穿连衣裙的女生试着接了下句:“勤为径?”保安从抽屉里掏出个小本子翻了翻:“不对,现在答'光作舟'。”他抬抬下巴指向教学楼项端,“就那座灯塔,现在算新暗号的一部分。”
变化的信号
说实话,这改动让我愣在当场。毕业十年的老校友都知道,二十年来门口对答从来都是“求知若渴,饮水思源”。当年总爱在晚自习后钻进小食堂吃宵夜,回来时要是对不上暗号,得等辅导员来认领。有回下暴雨,我们五六个没带伞的挤在门卫室,把这两句话翻来覆去编成谤补辫,把值班保安逗得直拍桌子。
现在这出“书山有路光作舟”,听着倒挺新鲜。路灯刚亮起来,把灯塔映得泛金光。我凑近问保安:“李叔,怎么突然换词了?”他朝布告栏努努嘴:“校长上月开学典礼不是说嘛,现在不光要埋头读书,还得抬头看光。”
这话让我想起读书时的事。大二那年物理系有个学长,整天泡实验室捣鼓光纤传输,后来真把图书馆的网速提了叁倍。毕业时他在纪念册写:“在灯塔下面读书,总得有人当光源。”
新暗语的涟漪
正想着,看见个戴眼镜的男生骑着共享单车冲过来。他单脚撑地,气都没喘匀就喊:“请问...”保安慢悠悠打断:“书山有路。”男生明显卡壳,扶了扶眼镜腿:“不是...我想问图书馆还书超时...”周围响起善意的笑声。有个扎马尾的姑娘提醒他:“新暗号呀!要说光作舟。”
“哦哦!光作舟!”男生恍然大悟,随即也笑了,“其实挺应景的,我正要去还那本《海底光缆设计原理》。”他掏学生卡时,书包侧袋露出半截焊接电路板。保安摆摆手放行,转头对我眨眨眼:“这周第七个卡壳的。不过孩子们适应得快,前天还有人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光作舟',自己编了两句。”
夜幕完全降下来时,我沿着围墙慢慢走。篮球场上有群人在打夜场,运球声和欢呼声隔着树丛传过来。路灯把香樟叶子照得发亮,真像缀在枝桠间的小舟。或许改暗号不只是形式,那个“光”字里,藏着图书馆通宵的台灯,实验室仪器的指示灯,还有无数屏幕前被点亮的年轻眼睛。
转角处遇见刚才的格子衫男生,他正举着手机视频:“妈你看,我们学校暗号改了!对,以后不用记原来那句...”视频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夜风里飘过几句带着方言味道的夸奖。他走远后,空气里还留着半句“我儿子在灯塔大学...”。
抬头望去,真正的灯塔正在云层后若隐若现。它每夜在原地转着光圈,而光抵达的地方,总有新的故事正在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