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北票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到位
这事儿得从前两天说起。我在北票老城区等公交,听见两个学生在聊天。高个子男生挠着头说:“现在找活儿真难,要不咱也挂个‘北票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旁边戴眼镜的立马接话:“可不是嘛,我上周帮人搬书柜,从五楼到一楼来回叁趟,正好挣了叁百。”
城里突然冒出的新鲜事
后来我留了个心眼,发现不少小店玻璃窗上都贴着类似纸条。内容大同小异,要么写着“北票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到位”,要么直接印着“随叫随到”四个大字。开超市的李姐边整理货架边说:“这些孩子实在,通下水道、送桶装水、代取快递都接。有回半夜两点我家猫蹿上房顶,打电话十分钟就来了个小伙子。”
巷口修鞋的张大爷拿出记账本给我看,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学生帮忙的次数。最让我惊讶的是,连社区居委会都和他们有合作——八十多岁的王奶奶家灯泡坏了,电话打到居委会,转个头的功夫就解决了。她说这些娃娃收钱时总不太好意思,有时活儿简单还会主动降价。
现在走在北票街头,经常能看见骑电动车的年轻人后座绑着工具包。他们不像专业工人那样全副武装,反而总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裤。有次我问其中一个为什么总接急单,他抹了把汗:“很多事看着小,但耽误不得。就像上次帮独居老人修马桶,要是等专业维修,老人得憋半天。”
叁百块背后的温度
其实细算账的话,这种北票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到位并不比市场价便宜。但居民们就是愿意找他们。开餐馆的赵哥说出大伙儿心思:“专业师傅上门先收五十块路费,这些孩子骑共享单车来,完工后还顺手把垃圾带下楼。”他说有次后厨排风扇卡住,正值饭点急得跳脚,学生愣是踩着人字梯捣鼓了半小时,最后只肯收两百。
在快递站工作的刘婶翻着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上个月她女儿突发高烧,偏偏丈夫跑长途没回来。她在业主群里刚发求助,马上有个女生回复:“阿姨我去帮您买药”。二十多分钟后,女生提着退烧药和粥站在门口,头发都被雨淋湿了。刘婶要塞钱,对方摆摆手:“这哪能要钱,我顺路的事儿”。
这种信任是慢慢积累的。现在连幼儿园老师都会把学生联系方式推荐给家长——谁家需要临时看护孩子,谁家要送急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些穿着校服的年轻人。有家长开玩笑说,这些孩子就像城市里的“万能插座”,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插。
昨晚我又遇见开头那两个学生。他们正在帮水果店卸货,三轮车上堆着二十多箱苹果。店主人往他们怀里塞石榴:“今天这活儿太重了,得加钱!”戴眼镜的男生灵活地躲开:“说好三百就三百,下周您家荔枝到货,记得留我们两斤尝尝鲜就行。”夜色里,三个人笑作一团,车头挂着的 LED 灯牌明明灭灭,那行“北票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字样,把整条巷子都映得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