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校门口暗号仍在使用吗
昨天路过小学母校,看见几个孩子在校门口挤眉弄眼地比划着什么,突然就想起我们当年的“暗号”——跺两下脚,再拍叁下手掌。门卫大爷听到声音,笑眯眯地拉开铁门。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双城学校门口暗号还流不流行?
那些年我们喊过的暗号
说是暗号,其实就是孩子们之间的小默契。2008年那会儿,我们班的“开门密码”是学叁声猫叫。隔壁班更绝,得用保温杯敲栏杆,敲出《小星星》的节奏。现在想想挺幼稚的,但那时候可当真了,谁要是记错节奏,准会被小伙伴埋怨一整天。
其实这些暗号背后,藏着孩子们那点可爱的“领地意识”。好像掌握了特殊口令,就成了这个圈子里“自己人”。有时候高年级生想混进来,我们一帮小豆丁还会煞有介事地盘问:“今天的口令是什么?”
现在手机都能视频通话了,孩子们还需要这些“原始”的沟通方式吗?我特意问了住学校旁边的张婶,她孙子正在读五年级。老太太笑着摆手:“早没啦!现在家长群里喊一声,连作业本都能送下楼。再说了,如今都是人脸识别门禁,哪还需要对暗号?”
不过上周五倒看见有趣的一幕。几个男孩躲在梧桐树后,等女生走远了,突然齐声喊:“西瓜西瓜!”保安室窗户应声推开,传来熟悉的回应:“东瓜东瓜!”孩子们一溜烟跑进了校门。看来有些校门口暗号仍在使用,只是换了个形式。
暗号消失又重现的奥秘
仔细想想,暗号这东西就像野草,看着没了,春风一吹又冒出来。以前我们靠拍手跺脚,现在孩子改成对歌词、比手势,甚至还有用特定表情包的。形式在变,但那种想要确认“你是不是自己人”的心思,好像从来没变过。
邻居家小孩告诉我,他们班现在流行用动画片台词当暗号。昨天他同学在门口喊了句“铠甲勇士合体”,里面立刻接上“雷霆雅塔莱斯”,门卫叔叔憋着笑开门,还嘟囔着“现在孩子真会玩”。
倒是有个保安说了实在话:“什么暗号不明号的,孩子们以为我们真靠这个认人?其实早记熟每张脸了。不过看他们玩得高兴,我们也乐意配合。”这话让我愣了半天,原来大人们一直在默默守护着孩子们的童话。
或许双城学校门口暗号从来就没真正消失过,只是随着时代在变模样。从拍手跺脚到对台词,从线下到线上,孩子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秘密语言。就像校门口那棵老槐树,看着一代代孩子换着花样玩同样的游戏。
昨天下雨,看见个小姑娘没带伞,站在保安室窗外比了个心。里面递出伞的同时,大叔也回了个一样的手势。这大概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暗号吧——不需要复杂仪式,心照不宣的默契就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