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做服务的小巷子,高邮提供服务的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5 23:05:25 来源:原创内容

高邮做服务的小巷子

得闲拐进高邮城北的老街,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泛光,两边矮墙上爬满了青苔。走着走着,就瞧见一条窄窄的巷子,口子上坐着几位老人家,摇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家常。这巷子没有名字,可街坊邻居都晓得,这里是条实实在在提供服务的小巷。

巷口第一家是王师傅的修鞋铺,其实也就叁四平米的地儿。他干活时总爱哼着扬剧小调,手上麻利得很。“老主顾的鞋,底子都快磨穿了,得仔细绱两针。”他扶一扶老花镜,穿针引线那股认真劲儿,像在雕琢什么艺术品。隔壁开理发店的刘姐听见动静,探出头来搭话:“王师傅你这手艺,比大商场里还牢靠!”她店里飘来淡淡的皂角香气,那是老街坊们最熟悉的味道。

再往里走,有个不起眼的裁缝铺。李阿姨踩着那台老式缝纫机,咔嗒咔嗒的声音像是巷子的心跳。谁家孩子裤子磨破了,谁要改件合身的衣裳,都来找她。她常说:“别看这活计小,让人穿着精神、体面,就是顶好的事。”巷子深处飘来饭菜香,那是赵奶奶在家门口支的小摊,专做高邮地道的阳春面。她总说:“街坊们吃惯了这口,我这也算是给大伙儿行个方便。”

这些看似零零散散的服务,编织成了一张细密的网。张家的电视机坏了,不用打电话报修,走到巷尾找老周聊两句就行;李家的钥匙反锁在屋里,扯着嗓子在巷子里喊一声,保管有好几户人家出来帮忙。这条高邮提供服务的小巷,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了大伙儿生活里缺不了的依托。

傍晚时分,巷子渐渐热闹起来。下班的人推着自行车进来,顺道取回修好的鞋;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趴在裁缝铺的柜台边写作业。炊烟袅袅升起,饭菜香混着家长里短的谈笑声,在窄窄的巷道里流淌。这样的光景,在高邮城里不算稀奇,可每回见到,心里头总会泛起一丝暖意。

如今城市越来越大,商场越建越高。可这条高邮做服务的小巷子依然守在这里,用最质朴的方式,维系着人与人之间那份难得的信任与温情。它或许不起眼,却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心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