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义马男子常走的小胡同
义马这座小城啊,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要是问本地男人平时爱往哪儿钻,他们准会咧嘴一笑,抬手指向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子。这些巷子藏在高楼背后,像是城市的皱纹,记录着最真实的生活。
老陈是矿上的退休工人,每天下午四点雷打不动要往巷子里钻。他最爱那家没有招牌的剃头铺,老师傅用的还是手推子,咔嚓咔嚓响着,像在哼一首老歌。“在这儿能听见真话。”老陈眯着眼睛说,“股票涨跌、孩子上学、谁家闺女出嫁...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巷子里的剃头铺子,成了老陈这代人的信息交换站。
巷子里的烟火人生
傍晚时分,巷子开始热闹起来。下班的男人拎着公文包,熟门熟路地拐进巷子深处的面馆。“老板,老规矩!”不用多说,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就端了上来。这儿的面条筋道,汤头醇厚,关键是能碰见熟人。几口面下肚,工作的烦闷也随着热气飘散了。
小李在开发区上班,他说在这些小巷子里能找到踏实感。“商场餐厅太正式了,在这儿才能放松做自己。”他常去巷子尾的修鞋摊,老师傅修鞋时,他就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发呆,“什么也不用想,看师傅一针一线地缝,心里就特别安静。”
有意思的是,这些巷子看似普通,却藏着不少能人。有个卖烧饼的大哥,居然能用二胡拉《赛马》;修自行车的王师傅,下得一手好象棋。他们不做广告,全靠街坊口耳相传。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在巷子里做生意,靠的是真本事和好人缘。
夜深了,巷子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那家开了二十年的小卖部还亮着灯,老板娘在整理货架,准备明天清晨的第一批客人——那些赶早班的男人们会来买烟、买豆浆。巷子就像义马男人的第二个家,装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最朴实无华的日子。
也许在别人眼里,这些小巷子破旧窄小,但在义马男人心里,这儿比任何繁华街道都值得留恋。毕竟,生活不总是在宽阔大道上奔跑,有时候,拐进一条熟悉的小巷,反而能找到最舒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