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邳州站前街旁的老胡同

发布时间:2025-11-02 03:43:03 来源:原创内容

那天路过邳州火车站,突然想起很多年没去对面的小巷子转转了。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来车站接人,总会顺道去那条巷子买刚出炉的烧饼。现在的火车站广场修得气派,倒是衬得那条巷子更旧了。

穿过马路往巷口走,最先闻到的是熟悉的油炸味。巷子口的麻花摊子居然还在,只是推车换成了玻璃柜。老板娘坐在小马扎上打毛衣,看见有人经过就抬头笑笑,也不急着招呼。这种随缘做生意的样子,现在可真少见。

巷子里的老手艺

往里走十来步,剃头师傅老陈的铺子还开着。红色转椅掉漆露出铁皮,墙上挂着老式推子的画报。他说这条巷子最热闹时,光是剃头摊就有叁家。“现在他们都搬去临街店面了,就我还守着这儿。”老陈给客人围上白布,剪刀在手里转了个花,“在这儿剃了四十年头,街坊们都习惯啦。”

巷子中段有家修补铺子挺有意思。老师傅专修铝锅、换拉链,兼配钥匙。墙上挂满各种锁芯,像某种金属风铃。我站在店门口看他把锅底的破洞敲平,那叮叮当当的声音,把人的思绪都拉长了。

要说变化,倒是多了两家新店。一家卖手机壳,兼贴膜;另一家是年轻人开的奶茶铺,门口摆着两张折迭桌。奶茶小妹说选在这开店,就因为租金便宜。“反正总有等火车的客人会拐进来买个饮料。”她边说边往杯子里加珍珠,“这条巷子啊,就像个休息室。”

可不是嘛,坐在奶茶店门口,能看见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进来买水,附近居民拎着菜篮慢悠悠走过。偶尔有下火车的打工仔,背着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在巷子口张望几眼,像是确认这里还是不是记忆中的样子。

站前街旁的老胡同

穿过这条小巷,拐个弯就是站前街旁的老胡同。这里比巷子更窄些,两边院墙探出石榴树枝。午后阳光斜斜地照在青石板上,把墙根的苔藓晒得发亮。

胡同里最热闹的要数王奶奶家的杂货铺,木门板上用粉笔写着“酱油、香烟、棒棒糖”。叁开间的老屋子,货架还是七十年代的样式,玻璃柜台里摆着散装饼干。王奶奶说这条胡同快要改造了,她指着墙上的征迁通知:“等这批酱油卖完,就不进货啦。”

往深处走,有户人家院门虚掩着,能看见院里的水井和晾晒的衣物。这种藏在车站背后的老胡同,总带着点与世无争的从容。虽然站前街上车流不息,但拐进这里,时间好像突然慢了下来。

在胡同里遇见收废品的老赵,他摇着铃铛慢悠悠地走,见到熟人就停下来聊两句。他说在这片收了二十年废品,谁家孩子考上大学,谁家老人住院,他都清楚。“别看这胡同旧,住着舒坦。”他把捆好的纸板搬上叁轮车,“以后拆了,还真舍不得。”

往回走时又经过邳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夕阳正好照在巷口的招牌上。剃头师傅老陈在收摊,修补铺的老师傅在生炉子做饭,炊烟袅袅地升起来。这条巷子就像个老朋友,虽然模样渐渐老了,可站在那儿等你回头。

火车站广播响起列车到站的通知,新一批旅客涌出站口。有人径直走向出租车候客区,也有人拖着箱子朝这条巷子张望。或许他们当中,也有人记得巷子深处的烧饼香味,记得转弯处那棵歪脖子槐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