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高平目前缺乏快餐娱乐场所
这几天刷手机,总感觉高平的年轻人都在抱怨同一件事——想找个能痛快玩一会儿,顺便吃点喝点的地方,怎么就那么难呢?
就拿我上周末的经历来说吧。几个老同学约着见面,本来想着别总去饭店正儿八经地吃饭,找个能玩玩闹闹、环境轻松点的地方。结果呢?我们开着车在市区转了好几圈,愣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儿。朋友里有个性子急的,直接摇下车窗叹了口气:“这高平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真是愁人啊。”
你说那些传统的碍罢痴吧,唱来唱去就那么些歌,装修风格也十几年不变,感觉跟我们爸那辈人去的地方差不多。倒是新开了几家奶茶店,可巴掌大的地方,坐不了几个人,除了低头刷手机,好像也干不了别的。我们最后没辙,还是钻进了一家火锅店,隔着热气腾腾的锅,说话都得扯着嗓子喊,想玩个桌游牌都摆不开。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在别的城市见过的那些“玩快餐”模式。那种地方,你一进去,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个大游乐场。一边是冒着香气、出餐飞快的简餐区,汉堡、薯条、炸鸡块,都是些拿在手里就能吃的东西;另一边呢,可能就是几台炫酷的街机,几张大桌子摆满了各种桌面游戏,或者干脆弄个小型的投影幕布,大家能一起玩体感游戏。消费不高,几十块钱就能待一下午,图的就是个热闹和随性。
我们缺的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吧,高平目前缺乏快餐娱乐场所,背后反映的可能是我们这座城市在休闲方式上的一个空白。我们缺的不是吃饭的地方,也不是单纯的玩游戏的地方,而是把“快速餐饮”和“即时娱乐”糅在一块儿的那种轻松氛围。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和刚工作的这群人,其实特别需要这样一个“第叁空间”——它不是家,也不是办公室,而是一个能让人彻底放松、毫无负担地进行社交和玩乐的地方。
你想想看,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其实挺大的。工作学习已经够累的了,周末想放松一下,如果每次都只能选择吃饭、看电影这“老两样”,时间长了,确实会感觉有点腻,有点提不起劲儿。大家骨子里是渴望一些新鲜、互动性强的玩法的。能一起合作通关一个游戏,或者因为一场桌面游戏的胜负笑作一团,这种体验带来的快乐,跟安安静静吃顿饭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高平不是没有尝试。我也注意到,有些桌游吧或者电玩城开过,但不知道为啥,总感觉味道不太对。要么是娱乐项目太单一,玩两下就没了新鲜感;要么是吃的喝的太将就,感觉像是事后才想起来随便添置的,跟整个环境格格不入。说到底,还是没把“吃”和“玩”这两件事真正流畅地结合起来,让人觉得总差了那么点火候。
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我们这儿也能有个地方,能让人一进门就感觉到那股子活力就好了。不用太复杂,可能就是几样经典又好吃的快餐,配上一些经久不衰的娱乐项目。大家在里面可以很随意,赢了就击掌欢呼,输了也无所谓地哈哈大笑。那种场所承载的,其实不只是消费,更像是一种年轻人之间情感的连接器。
当然啦,我也知道做生意不容易,要考虑租金、客流和成本。但看着朋友圈里偶尔有人晒出在外地这种综合娱乐场所的照片,底下总有一堆高平的朋友羡慕地留言说“咱这儿啥时候能有啊”,你就知道,这种期待是真实存在的。也许,这不仅仅是很多高平人,特别是年轻朋友们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也可能是一个等待被看见的机会呢。毕竟,有需求,就应该有市场,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