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小巷子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晋中小巷数量最多的地点
巷弄如织,寻找晋中迷宫的入口
那天在榆次老城转悠,迎面走来一位摇着蒲扇的大爷。我问他:"您说咱晋中,哪片儿巷子最密?走进去跟走迷宫似的。"大爷眯眼一笑,手指往西边一指:"要说巷子套巷子,那还得是太谷的老西街。"
这话真没说错。后来我专程去了太谷,站在西街口往里望,青砖灰瓦的巷弄纵横交错,一眼看不到头。这里的巷子窄到什么程度呢?两边的住户打开窗户,能互相递个酱油瓶。有些巷子连名字都特别有意思,像"葫芦巷",入口窄中间宽;"九曲巷",拐上九个弯才能走到头。
往巷子深处走,头顶只剩一线天。阳光从骑楼和墙檐的缝隙漏下来,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傍晚时分,谁家厨房飘出醋溜香,哪户院里传来晋剧声,这些声音在巷子里转着弯儿,听着特别真切。住在"仁义巷"的李大姐说,他们这条巷子百年前就有,那时候晋商讲究"仁心义行",巷名就这么传下来了。
要说为什么太谷老西街能成为晋中小巷数量最多的地点,还是和晋商历史分不开。明清那会儿,太谷商人遍布全国,银子流水似的往家乡汇。地方就那么大,回来光宗耀祖的富商们只好往密了建,院子套院子,巷子连巷子。走在这些巷弄里,说不定脚踩的哪块石板,当年就停过镖局的马车。
除了太谷,平遥的巷子也很有看头。不过平遥的巷子相对规整,像棋盘格;而太谷的巷子是自然生长的,更随性,也更生活化。在太谷的巷子里,你能看见老人坐在门槛上抽旱烟,小孩追逐打闹,晾衣绳从巷子这边拉到那边,挂着的衣服还滴着水。这种烟火气,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
记得在"明善巷"遇到个做推光漆器的手艺人,他的作坊就藏在巷子最深处。他说选在这里,就是图个清静。每天听着巷子里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手里的活儿反而做得更精细了。这大概就是巷子文化的魅力——既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又保留着人情往来。
如今这些巷子也在变。年轻人都搬进了楼房,留下的大多是老人。不过近两年,有些巷子口挂起了红灯笼,几处老院子改成了茶馆和书店,周末的时候,也能见到年轻人结伴来拍照。变化总是在发生的,就像巷子墙壁上的青苔,年年都在换着样子生长。
要是你现在问我晋中小巷子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我还是会推荐你去太谷老西街转转。不用看地图,就那么信步由缰地走,说不定在哪个拐角,就能遇见半扇褪色的木门,门环上落着时光的痕迹。这种不期而遇,或许才是穿行在这些巷弄里最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