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识别销售意图
这几天有辽源的朋友跟我吐槽,说打开微信附近的人,想交点本地朋友,结果刷来刷去总觉得不太对劲。好些人的头像和签名都透着股营销味儿,但又拿不准对方到底是真交友还是另有所图。今天咱就聊聊,怎么从细节里看出点门道。
先说名字这块。要是看到那种直接带手机号、微信号,或者名字里夹着“础0”“批发”“代理”字样的,基本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正经交朋友的人,谁会把联系方式像广告牌似的顶在脑门上呢?倒是有些微商比较隐蔽,名字起得文艺,可点开相册全是产物图,这种也算欲盖弥彰了。
签名里的弦外之音
签名栏简直就是微商的“黄金广告位”?。你注意过那种用满屏礼物符号隔开的句子吗?比如“主营服饰??触全国包邮?触支持视频选款”,或者是“辽源同城可面交,今晚八点前下单送礼品”。这种带时效性和交易暗示的表述,可比直接写“我是微商”含蓄多了。还有些打擦边球的,写着“缘分相遇,事业相助”,配图却是某品牌面膜的对比照。
其实最直观的还是朋友圈内容。连续叁天在固定时段发同类商品,图片背景都是同一面白墙的;凌晨两叁点突然更新五六条产物信息的;每条动态底下都有人用同样话术问“怎么买”的……这些蛛丝马迹凑在一起,基本就能拼出对方的主业了。有次我见个网友连续二十天发不同角度的鞋架照片,后来才明白那是代购在展示库存。
现在有些销售会玩心理战。刚打招呼时特别热情,聊两句就变成“妹妹在做代购,帮忙支持下呗”,或者“我们正在做同城推广活动”。有次遇到个更绝的,先跟我聊了叁天养猫经验,第四天突然发来猫粮购买链接。这种从共同话题切入的销售套路,确实比硬广更容易让人放下戒备。
不过话说回来,在辽源这样人情味浓的小城,有时候也不用太敏感。我认识个开酸奶店的姑娘,她微信签名写着“红旗剧场旁边那家酸奶”,既做了宣传又不让人反感。关键还是看分寸感,那些把社交功能彻底当成商品橱窗的,确实容易让人不舒服。
要是真想纯粹交朋友,不妨试试更直接的方式。比如在签名里写明“拒接广告”,或者主动发起羽毛球、爬山这类线下活动。真正想结交同好的人,往往更愿意把时间花在面对面交流上。毕竟微信只是个工具,怎么用还得看屏幕后面的人。